|母亲节,上海封控中11位单亲妈妈的抱团重建

本文经授权转载于公号“一个母亲”
张美芽
全文5900余字 , 阅读约需11分钟
最后 , 她爬了上来 , 像过往越过的那么多难关一样 。
|母亲节,上海封控中11位单亲妈妈的抱团重建
本文图片

2022年2月下旬 , “一个母亲”的心理重建上海小组发出招募 , 十位来自上海本地和周边的女性不约而同报了名 , 她们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离婚而成为独抚母亲 , 都对小组抱着一些期许 。
3月12日 , 上海市中小学全部调整为线上教学 , 幼儿园、托儿所停止幼儿入园 。 这一天 , 也是小组的第一次活动 。 不巧的是 , 一位妈妈的孩子所在学校疫情爆发 , 孩子被留在学校一天一夜做核酸 , 还没有回家 。 这样的开局预示了 , 接下来的十次小组的活动可能都会在疫情的笼罩下开展 , 疫情对生活的冲击将伴随未来每周一次的相聚 。
从4月1日开始 , 浦东和浦西都进入了封控状态 , 市民都静静地呆在家里 , 每天看着屡创新高的新增病例 , 计划着每天的餐食 , 想着怎么能多抢点菜 。 在疫情所带来的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中 , 小组中的妈妈们能确定的是 , 每周六晚七点的云中相聚 。 哪怕那个时候通知要测核酸 , 也会挂着耳机下楼 , 边排队边讨论 , 甚至边流泪 。 “一个母亲”的发起人魏雪漫特意为小组加了一次活动 , 教授呼吸的方法并带领大家唱诵 , 传递音乐疗愈的力量 。 逐渐地 , 大家在一起减少了焦灼、惶恐和不安 , 她们开始安著在当下 , 开始为了云中见面好好地打扮自己 , 开始眼中闪烁起从容且笃定的光 , 开始发生疫情时代下的蜕变和成长 。
离婚打破了女性家庭的秩序 , 疫情的封控打破了她们的生活秩序 。 小组几位成员的故事让我们看到 , 身为母亲的她们全力以赴 , 将被打破的秩序重建:有的经历被出轨的伤害 , 终于鼓起勇气亲手为这段婚姻画上句号 , 并真心希望前夫幸福;有的为了有时间照顾唐氏儿的孩子 , 提前放弃了工作;封控中她们忙着打卡网课 , 定闹铃抢菜 , 学会了水培蔬菜 , 分享团购经验……重建的秩序也许不再是先前的模样 , 但它足以撑起生活并渡过难关 , 走向有序和美好 。
5月21日 , 是重建小组的最后一次活动 , 希望那时 , 上海已经解封 , 城市秩序得以重建 , 11位妈妈可以线下相见并拥抱彼此 。
谨以此文向独抚母亲们致以节日的慰问和祝福 。
夜晚 , 本是上海最忙碌的时候 。 经典老歌《夜上海》里曾唱 , “华灯起, 车声响 , 歌舞升平” , 曾经灯火通明的夜上海 , 时刻闪烁着梦幻般迷人的光 。
然而疫情打乱了这份风情 , 人们回到家中 , 城市换了另一种样貌 。 过往的逛街、运动、约会、聚餐被核酸、抢菜、隔离替代 。
时针指向六点 , 暮色还未完全落下 。 同样身为独抚母亲的心理咨询师vivian提前让七岁的孩子吃好饭 , 给她布置好晚上做的事情后 , 她需要用半小时的时间进行冥想 , 为在小组活动中承载10位妈妈的情绪和回应做好准备 。
律师邓雨忙完手头的案子 , 告诉孩子一会妈妈要上课 , 别来打扰 , 冲了杯咖啡 , 对着镜子化了个淡妆 。 在外企工作的杨云坐在电脑前敲打键盘 , 完成上节课导师留下的作业 。 前不久孩子去前夫家玩 , 还没来得及回来就赶上封控 , 留在了前夫家 , 让杨云意外获得了自由的时间 。
距离上海不到200公里的杭州 , 全职妈妈王仪刚刚接到下课的孩子 , 赶紧做饭 , 等待着时针指向七点 。
一小时以后 , 她们将在腾讯会议中看见彼此 , 如往常的每个周六晚上一样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