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想要一间不漏雨的小灶火

想要一间不漏雨的小灶火
文/王荣香
“爹爹 , 咱家多咱才能有个不漏雨的小灶火呢?”
“会有的 , 等你长大了 , 慢慢就会有 。 ”
70多年前的一个黄昏 , 偎依在爹爹怀里的小女孩儿 , 望着屋门外正在毡棚下摊小凹馍的娘 , 闪着黑豆般晶亮的小眼睛 , 心思重重地问爹爹 。
秋天的连阴雨 , “啪嗒、啪嗒”打在破旧的毡棚子上 , 也落在娘瘦小的后背上 。 娘黑蓝粗布大襟衣的后面花花搭搭的 , 是大颗的雨滴 。 偶尔有一滴雨“啪”落在油布抹过的热小凹上 , 只听得“滋”的一声 , 雨点瞬间就化为一股白烟 。
小凹馍的香气渐渐在西屋弥散开来 。 “想要一间不漏雨的小灶火”的理想 , 像一颗种子 , 落入小女孩儿稚嫩的心田 。
然而 , 20年漫长的时光过去了 , 爹娘的头发也都熬白了 , 当年那个小女孩儿的理想仍然在心田里孕育着 。 娘还是立在雨天的毡棚子下面 , 为全家人摊小凹馍 。 黑黢黢的小凹 , 油黄黄的油布 , 仿佛永远都是这一副面孔 。 那根支撑小棚子的立柱 , 早已被虫蛀过 , 好像随时都有撑不下去、撂挑子的准备 , 可哪一天也没见它倒下 。
又一个20年过去了 , 爹爹经不住岁月的风霜 , 早早地去了另一个世界 。 当年的小女孩儿决心为破雨棚下的娘 , 也为自己 , 搭一间不漏雨的小灶火 。
然而主房尚未竣工 , 她的丈夫就因劳累过度 , 重病卧床 。 可怜那间小灶火因仓促上阵 , 盖成当年就四处漏雨 , 还不如早年爹爹搭的毛毡棚耐用 。 日积月累 , 终于垮塌 。 娘无奈 , 晴天烧地火 , 雨天只得在屋檐下将就 。
当年那个“想要一间不漏雨的小灶火”的女孩儿 , 就是我妈 。
去年10月 , 连绵的大雨过后 , 当我把老宅那间做过防水、砸过厚厚水泥房顶的小灶火呈现给老妈看时 , 老妈的眼中闪着光 , 笑眯眯地说出了埋藏在她心底70多年的秘密 。
老爸病倒后 , 老妈恋恋不舍卖了鸡鸭 , 收拾了积攒的粮食、布匹 , 归整好农忙时的家具 , 藏好那些南瓜、菠菜、芫荽一类的种籽 , 离开那个没有小灶火的老宅 , 到城里生活 , 一住就是30年 。 姥姥也住城里 , 直到终老 , 再没回过老家 。
城里的单元房好 , 不光厨房不漏雨 , 卫生间也不漏雨 。
姥姥和妈妈再不用淋着雨做饭了 。
偶尔回老家 , 邻家大娘、婶子看见了 , 都夸我妈白了 , 胖了 , 比在家里精神多了 。 老妈听了 , 喜滋滋的 。
十多年前老爸走后 , 老妈上了老年大学 。 学养生 , 学书画 , 学植物 , 忙得充实 , 有意义 。
这两年闹疫情 , 老年大学暂停 , 老妈又迷上了做手工 。 用苹果的泡沫套袋做小鸡 , 做毛构桃 , 做干枝梅 , 做小葫芦 。 用装洗洁精的塑料壶 , 做实用的香皂盒;用废旧的挂历纸叠花馍的模型;再不就是在平板电脑上查资料 , 钻研厨艺:做糟鱼 , 做红烧肉 , 做三鲜包子……
本以为老妈在城里过得有滋有味 , 根本不想再回到那个荒草满院、连一间像样的小灶火都没有的老宅 , 但当我看到八旬老妈小女孩般欣喜的眼神 , 听到左邻右舍与她无比亲密的谈笑 , 我就知道 , 这间不漏雨的小灶火 , 是早该修好的 。
(作者单位: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济源分院)
来源:河南法制报
编辑:杨淑芳
往期夜读推荐
【|夜读|想要一间不漏雨的小灶火】喜欢就戳一下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