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文露小说《残,生》读者评论选登:人生,时代和命运

文:邱陆城
/ Part 01
「返老还童」

为什么是“残生” , 而不是“余生” 。
20岁以前的人生 , 充满了朝气 , 充满了希望 。 因为没见过黑暗 , 心里满是美好;因为没有生活负担 , 因而敢做敢为;因为无需承担责任 , 所以敢爱敢恨;因为没有择业 , 未来充满了不确定 , 在大家眼里 , 你是前途不可限量的宝贝 。
当你走入社会后 , 生活的负担 , 竞争的压力 , 让你束手束脚;世俗的条条框框 , 婚姻的束缚 , 又让你谨小慎微;很快你的职业被固定 , 而重新择业或者创业则要从头开始 , 还要面临失败后难吃回头草的风险 , 因而会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 。 你后面的人生几乎被规定得死死的 , 但你有价值 , 因而不会被抛弃 , 因而这段人生可叫做“余生” 。 当然 , 这个阶段的主旋律叫做奋斗 , 这是驴一样的年纪 , 几乎没人会心疼你 , 而你也不会有时间去回忆昔日的辉煌 。
你的价值达到巅峰后就开始走下坡路 , 值得一提的是 , 你的价值不仅与你自己相关 , 还与你的上一辈相关 , 因而这个巅峰一般出现在你的上一辈退休前 。 退休后你有了大把的时间去回忆20岁以前的荣光 , 时不时地和老伙伴们吹嘘年轻时的大胆妄为和壮举 。 同时你的价值大幅度缩水 , 如果你还需要特殊的照顾 , 那你的价值就是负的 。 你后面的日子屈指可数 , 毫无希望和新意可言 , 无论怎样折腾 , 结局都指向同一个地方——死亡 , 因而这段人生可被称为“残生” 。
生命是一条开口向下的抛物线 , 注定从新生开始 , 历经辉煌 , 最终以孤独凋零落幕 。 虽然抛物线是中心对称的 , 但一边是向上 , 一面却是向下 , 所以人们对待孩子和老人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 我曾和一位照顾老人的兄长探讨过这个问题 , 兄长说 , 老人和小孩一样 , 需要照顾 , 不同的是孩子越来越好 , 给人以希望 , 而老人是越来越差 , 带给人的是悲伤 , 甚至厌烦 , “久病床前无孝子”就是这个意思 。
电影《返老还童》中 , 初生的本杰明?巴顿生不但不像普通婴儿那样浑圆可爱 , 反倒像个皱巴巴的行将就木的小老头 , 以至于亲生父亲都厌恶地将他遗弃 , 只有充满母性的黑人妇女奎尼能接受他(不知道这种设定是不是在暗讽白人至上主义和种族歧视) 。 在衰老的躯壳里面住着的同样是一个内心清澈的少年 , 因而吸引了那个他爱了一生的黛西 。 逆生长的巴顿从一个小老头长成了健硕帅气的青年 , 又继续逆生长变成了衰弱的婴儿 , 最终躯壳死在了衰老的黛西的怀中 , 而灵魂则化做了一只留恋爱人的蝴蝶迟迟不肯离去 。
|上官文露小说《残,生》读者评论选登:人生,时代和命运
本文图片

电影向我们展示的是无论生命曲线如何翻转 , 无论外壳怎样 , 两侧的内心都是一样的 , 人类至今没有学会如何恰当的对待孩子和老人 , 尤其是老人 。 人类进化到现在 , 每个个体都有能力思考个体的人生和人类的整体 。 如果人类社会像动物世界那样 , 冷酷地抛弃老弱病残 , 那将是何等的可怕 。 林军的种种无法理解的行为不过是孩提时代的林小影的翻版 , 孩子长大后就忘记了小时候父母给她的陪伴和包容 。 整个社会都应该思考这个问题 , 如何让老人得到像对孩童一样的善待 。
/ Part 02
「时代和大革命」

相比于时代 , 人类是渺小的 。 时代变迁 , 我们缺乏相应的经验 , 没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 , 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 我们 , 只能适应一个时代 。 革命推动时代的潮水翻涌向前 , 而我们不过是被潮水裹挟 , 时而被冲上波峰 , 时而跌落到波谷 , 而不会弄潮的早晚会被拍在岸上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