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岁去读研的女性,“活出了自己”

摘要
【|近50岁去读研的女性,“活出了自己”】中青评论
为自己而活的她们 , 将拥有更多美好的人生风景 , 为社会展现女性的更多可能 。
“在日复一日的生活里 , 别把自己活丢了 , 要留出几分来为自己而活 。 ”在刚刚过去的母亲节这天 , 49岁的谢常红通过媒体传递了这样的理念 。
|近50岁去读研的女性,“活出了自己”
本文图片

图片来源:齐鲁晚报
一年前 , 一段“我快50了 , 今年去读研究生 , 希望鼓励到大家”的留言让许多网友深受触动 , 也让留言者谢常红走入了公众视野 。 当时 , 她成功考取了长春师范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 梦想于她不再遥不可及 。
在谢常红的人生历程中 , 不难看到无奈和遗憾的痕迹 。 1993年 , 腿部有残疾的她在学校老师的建议下报考了医学院 , 毕业后被分配到吉林榆树市一家公立医院 。 但她在学校里就对医院提不起兴趣 , 工作还在实习期时就辞职了 。 因为当时消息比较闭塞 , 不知道可以跨考其他专业 , 她就没有选择继续深造 。 此后 , 谢常红过着普通家庭主妇的生活 , 一边照顾家庭 , 一边找了份培训班老师工作 。 很多时候 , 人生中就是会出现一些“阴差阳错” , 造成大大小小的遗憾 。
可贵的是 , 谢常红对自我的认知并未因这些遗憾而变得模糊 , 生活热情也没有被琐碎的日常消磨殆尽 。 她心中仍保持着那个炙热的“小火苗” , 有着主动走出生活舒适圈的勇气 。 也许在一些人看来 , 在这个年龄重返校园并不“划算” , 很难赋予谢常红在职场中“重新来过”的决定性力量 。 不过 , 正如媒体报道中所指出的 , 岁月的积淀 , 让她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 她的这份选择 , 无关外在“光环” , 也超越了功利性考量 , 而更多是源于对知识的渴望 , 对校园生活的向往 。 这份追寻内心热爱的勇气值得被点赞 。
就像谢常红所说的:生活中的柴米油盐 , 她无法完全无视 , 但在可以的范围内 , 还是要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 近些年 , 很多鲜活的案例让我们看到 , 女性在直面内心 , 主动选择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后 , 生活半径可以拓展得多么宽 , 人生可以变得多么丰富多彩 。
2020年 , 56岁的苏敏阿姨就选择独自外出远行 , 走过祖国的山山水水 。 如今 , 她不仅走出了曾经的压抑 , 变得更加开朗 , 还在社交平台上拥有了200多万粉丝 , 给予很多同龄人和年轻网友力量 。 此外 , 一些阿姨在50多岁学习钢琴、办画展、进入大学校园学习的经历 , 也让她们走出了枯燥、乏味的重复性生活 , 展现出独立、快乐、富足的人生面向 。
|近50岁去读研的女性,“活出了自己”
本文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对此 , 不论是身边的亲友 , 还是社会舆论 , 都应给予鼓励和支持 , 为女性营造更加包容的社会环境 , 而不是冷眼冷语、打击讽刺 。 值得注意的是 , 对于女性想要走出柴米油盐的尝试 , 舆论场上仍然存在一些刻板印象与偏见 。
2019年 , 考研成功的49岁宿管阿姨原梦园就曾提到:决定考研时 , 很多亲戚朋友都以为自己只是说着玩 , 儿子还表示不屑 。 谢常红也表示 , 一些亲戚并不理解她的选择 , 还问道:辞去工作读研 , 没了收入还要往里花钱 , 你都快50岁了 , 读完了 , 然后呢?这些有意无意的打击 , 很多都基于对女性的单一化角色定位 , 构成了对女性的伤害和桎梏 。
人生虽然充满偶然性 , 但每个人的生活“脚本”却应由自己主笔 。 作为儿女 , 对母亲的爱应该是鼓励她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 而不是苛求她把精力都放到家庭之上 。 因为我们希望妈妈不只是妈妈 , 更是她自己 。 作为亲友 , 对女性最大的尊重和关爱 , 正是支持她去“活出自我” , 而不是用各类刻板印象去设限、打击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