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中毒非小事 重视成分远离盲目

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王教授指出,不合格的美白祛斑产品对人的毒害是个慢性过程 。她遇到过一位患者,30多岁,在老公出差的一个月时间里去美容院做了多次美白 。老公回来后称赞她变白了,她因此“受到鼓励”,开始频繁出入美容院,晚上还抹各种面霜 。后来她在报纸上看到自己常去的美容院使用的美白产品汞含量超标,于是连忙到朝阳医院检查,结果发现体内汞含量已经超标 。为了把指标降下来,医生一连给她排了6个疗程的汞 。
王教授告诉采访人员,国家规定,化妆品的汞含量不得超过1毫克/千克,砷含量不得超过10毫克/千克,铅含量不得高于40毫克/千克 。一旦使用了不合格化妆品导致重金属中毒,就可能引发神经衰弱、乏力、失眠、烦躁(汞),或者色素沉着、疼痛(砷)和便秘、贫血(铅)等症状 。但实际上,由于这些症状都是潜移默化的,很难引起警惕,因此很多患者和前面提到的女士一样,都是看到曝光节目或者自己的亲朋查出问题后才想到去医院 。
除了重金属中毒,化妆品导致过敏也很常见 。这里面有一些人皮肤比较敏感的原因,更多的则是一些化妆品里的防腐剂和特殊成分刺激性过强,结果导致患者皮肤红肿,出现皮疹、脱皮,最后引起色素沉着 。
中国香精香料化妆品工业协会的尤启明工程师告诉采访人员,育(生)发、染发、烫发、脱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防晒等特殊用途化妆品中往往添加了一些特殊功效成分,刺激性大,因此危险性也大 。其中,染发、烫发类产品引起的皮肤过敏问题最为严重 。北京工商大学精细化工专业教授阎世翔介绍说,染发引起的接触性皮炎很常见,轻则皮肤红肿、发痒、起皮疹,重则出现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据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统计,无论哪种染发剂,引起皮肤不良反应的比例为15.2∶10000 。这主要是由于染发剂中的苯二胺等化学物质会导致过敏反应 。此外,一些劣质染发剂中含铅、硝基苯、苯胺等有毒物质,容易被皮肤吸收,引起不良反应 。
采访人员了解到,据有关部门统计,北京市场上的健美类化妆品微生物指标超标现象严重,抽验样品中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是标准的2.7倍 。专家指出,细菌超标也会对皮肤产生刺激作用,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中毒 。
化妆品市场为何这么乱
在年初化妆品安全事故频发、消费者疑虑重重的时候,曾有国内学者指出,除了蓄意造假行为,还有三大因素导致化妆品质量状况不尽如人意 。
首先是化妆品行业检测标准的缺失 。有业界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我国的化妆品安全标准与美国等国存在差距 。美国实行的是原料评价,规定不能使用什么成分,而我国“尚未实施对相关原料的检测”,实行的还是产品评价 。这就在化妆品的生产源头留下了隐患 。另外还有专家指出,我国化妆品行业缺乏系统的毒性、功效、成分检测数据和技术支持,检测标准滞后,也是产品质量不高、事故频出的原因之一 。
其次是化妆品监管制度存在缺陷 。有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对化妆品的审批实行的是送检制,执法则是抽检制,这样很容易出现“偷梁换柱”的情况 。谈到“梦的妮”事件时,北京空军总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卫生部化妆品卫生标准委员会委员刘玮指出,这种产品之所以成为质检的“漏网之鱼”,行销各地,很可能就是在报批过程中送了合格样品,而上市时采用的是劣质产品 。
最后是一些消费者的错误美容观念助长了伪劣化妆品的气焰 。“用了XXX,就是白”、“祛斑美白不留痕”……面对铺天盖地的化妆品广告,爱美的女士很难不为之心动 。王涤新教授指出,“急于求成”的美容心态和不正确的美容观念,无疑给了伪劣化妆品生存的土壤 。在她接诊的患者中,有很多都是30多岁的白领女性,为了让自己看上去更加年轻漂亮,她们寄希望于美白祛斑产品,结果用出了问题 。王教授说,要快速美白,只能依靠大量的汞和铅等物质,这样做对身体的毒害显而易见 。但是,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只要能“白”就用,结果日子一长,副作用就开始显现出来 。据专家介绍,真正祛斑的产品成分如维生素C衍生物等都只能缓慢起效,如果要快速,“只能违禁添加” 。王教授说,美容对一个人的外在形象有很大帮助 。但过度求白、求年轻是不正确的 。40岁以前,皮肤只要清洁就行,可以用点淡妆,乱用化妆品反而会增加皮肤负担,加快老化 。她还说,有条件的话,在购买化妆品前,最好先做个皮肤测试,再去选购产品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