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汞中毒续 皮肤美白为何难逃汞中毒魔咒?( 二 )


很多女性相信 , 用了美白产品 , 黑皮肤也能变成白皮肤 。专家解释 , 白与黑不是皮肤靓丽与否的判断标准 , 关键在于皮肤要健康、色泽均匀、有光泽 。很多美容产品提出的“美白” , 并不是无限制地增白 , 只是把你的肤色回归原本 。美白护理的适宜人群 , 是很长时间疏于保养 , 角质层很厚、皮肤缺氧而面色发黄的人 , 例如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内的办公室女性 。通过清理、补氧、补充营养等 , 把皮肤调理成原来的均匀颜色 , 使它健康、光亮 。这只是一种“调理” , 而非“增白” 。
一些相信增白的女性 , 喜欢频繁做美白护理、换肤等 , 这些操作都会削薄角质层 。而角质层是皮肤最外层的一道防线 , 变薄后会导致皮肤状况更糟糕 , 变得敏感、容易长斑 , 风吹后易起红疹 , 日晒后易被灼伤 。美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 , 25岁以后肌肤会逐渐失去“可逆性” 。25岁之前因适应性色素沉淀而产生的变黑及斑点 , 一般都具有“可逆性” , 还可以慢慢变白 。而一旦过了25岁 , 这些斑点就失去了“可逆性” 。
“我还没遇到过一例男性化妆品汞中毒患者”
我国《化妆品卫生规范》中规定了汞在化妆品中的限量为1毫克/公斤 。然而 , 近日有媒体报道 , 长春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2010年5月份检验 , 某品牌的匀色芳香嫩白晚霜汞超标30000倍 , 某品牌润色靓肤晚霜汞超标8000倍 , 都属于不合格的产品 , 然而就是这样的产品竟然在杂志上做着美白祛斑的广告 , 还在市面上销售 。“不合格产品的存在 , 决定了化妆品汞中毒还将不断出现 。”郝凤桐如是说 。
面对化妆品汞中毒 , 重在预防和监管 。因为不合格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不可能实现公开 , 其中到底添加了何种汞的化合物 , 那是个秘密 。同属化妆品汞中毒 , 有的患者出现的主要是神经系统的损害 , 而有的患者则以肾脏损伤为主 。我们以往更多地以人体的个体差异来解释患者临床表现的不同 。但是 , 从上述检验报告的提示 , 化妆品被违规加入超量的氯化亚汞 , 这样的中毒出现肾脏损害是顺理成章的结局 。
郝凤桐透露 , 央视“3·15”晚会曾经专题曝光过国内化妆品市场违规操作 , 伤及无辜的现状 。但是 , 化妆品汞中毒无论从产品监管的疏漏 , 还是临床病例的发生 , 大有“春风吹又生”的势头 。
究其原因 , 大致有两点:一是患者使用的增白祛斑产品汞超标情况严重 , 中毒有其剂量—效应关系;临床医生以患者中毒表现来反推产品汞超标情况 , 往往会得到相关检测结果的证实 。二是增白祛斑产品系列化程度越来越高 , 现今收治的患者 , 已经不仅仅像以往的病例 , 抽空涂些增白祛斑霜 , 她们使用的是“套餐” , 据称依据一天的不同时段 , 需要分别使用日霜、面膜和晚霜等等 。
“化妆品汞中毒带有显著的性别特征 。”郝凤桐说 , “在我执业的30多年时间里 , 还没有遇到过一例男性化妆品汞中毒患者!”
 
   编辑推荐: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