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_娱乐|日本现实版“82年生的金智英”:有恨意但不离婚的妻子们( 五 )


日本_娱乐|日本现实版“82年生的金智英”:有恨意但不离婚的妻子们
本文图片

《妻子们的思秋期》 , [日]斋藤茂男著 , 高璐璐译 , 活字文化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2020年1月 。
遗憾的是 , “二分之一人”的设定跨越近半个世纪 , 其影响直至今天依然难以撼动 。 在斋藤茂男看来 , 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日本的社会构造中 , “男主外 , 女主内”的性别意识和角色分工根深蒂固 。 孩子从出生起就被灌输男女有别的思想 , 浸润在既定的视角中看待异性 。 而“唯分数论”的教育体制之下 , 男性被鼓励朝着标准的精英之路迈进 , 与成绩无关的暂且搁置 , 从考场到职场都被特定目标所牵引 , 以至于婚姻都是实现目标的工具 , 连带着婚后妻子的付出也被认为是理所当然 。
这些“效率至上”的丈夫们勤奋地工作着 , 男女分工制度高效运转 , 整体拉动了196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的崛起 。 而与企业净资产一同增长的 , 还有被忽视的妻子们的情绪 , 她们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中 , 得不到任何认可 。 1980年代经济持续高歌猛进 , 日本更是一举在多项指标中包揽世界第一 , 从重工业向新型产业转型的完成挤占了最后一丝喘息的缝隙 。 几乎同一时段 , 土地价格一年连增三倍 , 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 丈夫们即便有心想向老板请育儿假 , 得到的回复已经是:“你仔细想想 , 担得起休假的后果吗?”
日本_娱乐|日本现实版“82年生的金智英”:有恨意但不离婚的妻子们
本文图片

日剧《坡道上的家》剧照 。
不难看出 , 斋藤笔下是“不断追赶、不断超越”的经济理念驱赶下的一代人的故事 。 思秋期的妻子们为家庭所束缚着 , 也为社会发展无言牺牲着 。 在上野千鹤子围绕该书的评论文章《上野千鹤子:当“普通女性”成为“事件”之时》(由豆瓣用户@AOI翻译 , 文章链接见文末参考资料)中 , 她犀利地看到这些妻子们其实与灭私奉公的丈夫们有着相似的认真与迂直 , 认真到一旦丧失目标就会产生自毁倾向——沉迷酒精麻醉自己 , 又或哪怕一无所有也要逃离家庭 。 但她也提出 , 这代人更像是时代转换期的产物 , 此后的日本并没有朝着大量生产思秋期女性的方向发展 。 离婚率没有明显上升 , 但婚姻和家庭开始走向内耗 , 变得形同虚设 , 新一代女性已经不再那么“认真”了 。
书中最后 , 小林美希提起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 , 如今人到中年的日本夫妇中流行一股房屋改建的热潮 。 倒不是说资金宽裕后想要改善居住环境 , 而是借改建之名 , 行分房之实 。 孩子成年后家里如果空出两个房间 , 妻子会建议一间给丈夫改成“书房” , 另一间就顺理成章布置成了自己的卧室 。 借厨房翻新的机会 , 在厨房和餐厅之间加一道墙 , 这样妻子在做饭时就不用看到坐在屋里的丈夫了 。 在客房加一个下沉式暖桌 , 也是更方便把抱着电脑的丈夫赶出客厅……如此种种 , 皆是为了“眼不见心不烦”铺垫 。
当然 , 还有更省钱的方式 。 四十多岁的佐藤明子是一名教师 , 她曾表示“如果有来生 , 绝不嫁给现在的丈夫” 。 但她不会选择离婚 , 至少当下不会 , 而身为教师的道德感也不允许她有婚外恋 。 不过明子迷恋韩剧 , 有时深夜还不能自拔 , 丈夫看到后总会抱怨两句“又在看韩剧” , 有一次甚至嘲讽明子“没想到家里还有个‘哈韩大妈’” 。
“这不挺好吗?一分钱都不用花的出轨 。 ”明子毫不躲闪地回应他 。
日本_娱乐|日本现实版“82年生的金智英”:有恨意但不离婚的妻子们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