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_娱乐|日本现实版“82年生的金智英”:有恨意但不离婚的妻子们

“我和我丈夫 , 就像坐了两个不同的升降电梯 , 他一直向上 , 而我一直向下 , 就这样错开了……”日本采访人员斋藤茂男曾在《妻子们的思秋期》中这样形容错位的夫妻关系 。
近年来 , 围绕家庭实况、婚姻关系的报道见诸日本报端 , 成为社会层面热议的话题 。 真实世界的大多数故事中 , 一段婚姻的破裂也许并非在某个时刻骤临 , 而是在隐忍与妥协中 , 一方或双方逐渐意识到 , 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 不是谁对谁错 , 而是无法继续共同生活 。 如果仍在貌合神离中维持 , 会是怎样的故事?
2007年 , 小林美希从任职的每日新闻社《经济学人》编辑部离职 , 开启了自由采访人员生涯 。 她曾将目光投向受到职场歧视的孕妇 , 拆解不让“生育”的社会结构 , 并凭借相关作品摘得2013年日本“贫困新闻报道奖” 。 这一次 , 她把注意力转向一个个具体的家庭 。 追踪10年 , 小林美希先后采访了15位日本女性 , 她们串联出《有恨意但不离婚的妻子们》的故事 。 该书被视为日本现实版“82年生的金智英” 。 而这些故事中的夫妇之间没有出轨、没有背叛 , 大多甚至连唇枪舌剑的争吵都没有 , 那么 , 妻子们又是为什么而恨?
《有恨意但不离婚的妻子们》 , [日]小林美希著 , 阿夫译 , 春潮 | 中信出版集团 , 2022年3月 。
书中涉及的话题其实并不新鲜 。 这种恨意早在1980年代的日本家庭中就已清晰可见 。 在《妻子们的思秋期》中 , 斋藤茂男形容这种恨意像是除法中除不尽的“余数”的累积 , 男人有很多道理说教妻子 , 就像除法可以除尽 , 而女人则希望对方能给自己哪怕一点体贴 , 就像除法总还有余数 , 可丈夫们的钝感让这一点余数都落了空 , 丢下一句“这个家交给你了” , 而后转身投入职场 。 效率至上的丈夫们和沉默无言的妻子们共同催生了日本上世纪后期的繁荣 , 然而 , 繁荣的社会 , 就是适合生活的社会吗?
近半个世纪后的今天 , 面对长期低位徘徊的生育率、弥漫的低欲望情绪 , 斋藤的判断仍在被反复检验——无论丈夫还是妻子 , 都没能充分活出自己 。 一定程度上 , 小林美希在延续着这个未竟的课题 , 有恨意的妻子们也许不会离婚 , 但家庭实则形同虚设 。
可是 , 究竟在哪一刻 , 爱意转化为了恨意?
日本_娱乐|日本现实版“82年生的金智英”:有恨意但不离婚的妻子们
本文图片

日剧《坡道上的家》剧照 。
撰文|申璐
孤军奋战 ,
“孩子是我一个人的吗?”
“走开!”
东京都一家医院的产房里 , 没有传出婴儿的那声啼哭 。 一个人影如获大赦地逃出来 , 跌靠在门边 , 喘着粗气 。
不久前 , 七濑美幸还疼得大喊大叫 , 一旁的丈夫却缩在产房一角 , 吓得一动不动 。 当助产护士招呼他帮着美幸揉揉腰时 , 丈夫的按压非但没能缓解疼痛还让美幸心烦意乱 。 分娩始终 , 美幸未能感受到来自另一半一丝一毫的支持 , 她觉得 , 这孩子是她“一个人”生出来的 。
日本_娱乐|日本现实版“82年生的金智英”:有恨意但不离婚的妻子们
本文图片

日剧《坡道上的家》剧照 。
回想起怀孕后期 , 美幸的肚子明显大起来时 , 丈夫有段时间也曾对她关怀备至 。 两人去超市买东西 , 丈夫连一个购物袋都舍不得让美幸提 , 路上遇到不起眼的小台阶 , 他都立马扶一把妻子 , 生怕她摔着 , 还时不时趴在美幸肚子上和未出世的孩子聊天 。 分娩在即 , 美幸希望丈夫能陪产 , 憧憬着有人能感同身受 , 她不愿相信那些“丧偶式育儿”的悲剧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 觉得如果他能理解女人的辛苦 , 孩子出生后也一定会主动帮着照顾吧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