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说:“人之所以合群、具有社会性 自由意志,是在社会状态下的特殊的自由

卢梭说:“人之所以合群、具有社会性 , 是因为他的柔弱;我们之所以关怀人 , 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苦难;如果我们不是人 , 我们对人类就没有责任了 。 对他人的依赖 , 就是人力量不足的表现;如果每一个人都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 我们就根本不想同别人联合了 。 ”
在社会关系中爱弥儿感受到的第一个情感是友谊 , 他首先愿意跟相似的人的交往 , 在交往中享受因无私的爱他人所获得的幸福感 。
基于自爱 , 爱弥儿运用理智 , 反复思索自我同他人之间的关系 , 抽象体悟“爱”的观念 , 进而发展到爱我们的同类 。 怜悯心要求在社会交往中成就慈爱仁义 , 显然自怜自悯是跟道德没有关系的 。
卢梭说:“人之所以合群、具有社会性 自由意志,是在社会状态下的特殊的自由
文章图片
激发和培养日益增长的情感 , 促使青年的心中产生善良、博爱、怜悯、仁慈等美好道德情感 , 为了防止同情心蜕化为懦弱 , 卢梭规定了首先同情正义 , 因为他认为在一切美德中正义是最有益于人类的幸福的 。 他还特别指出不要同情坏人 , 因为同情坏人就是对其他人的残忍 。
卢梭说:“人之所以合群、具有社会性 自由意志,是在社会状态下的特殊的自由】为了培养爱弥儿对灾难和痛苦等感觉的敏锐度 , 卢梭认为有必要让爱弥儿去到现场体验别人的不幸遭遇 , 从而激发他密切联系自我情感 , 与他人情感的道德想象力 , 当再见到类似场面的时候 , 就会马上唤醒他的善良同情受苦难的同类 , 发扬精神助人为乐 。
但是卢梭强调没有必要 , 频繁让爱弥儿接触那些凄惨的场景 , 见多就会麻木、司空见惯 , 而且那些悲惨和苦痛 , 无法让人感觉幸福快乐 。
卢梭说:“人之所以合群、具有社会性 自由意志,是在社会状态下的特殊的自由
文章图片
卢梭把社会情感和道德教育 , 与情欲的懵懂联系在一起 , 并通过对情欲的克制来实现道德教育 。 他教导热恋中的爱弥儿 , 要克制自己的欲望 , 不要成为自己欲念的奴隶 。
一个有德性的人是要能够克制他的情感 , 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服从他的理性和他的良心 , 才能履行他的天职 , 才能严守他做人的本分 , 不因任何缘故而背离他的本分啊 , 爱弥儿 , 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 。
现在的爱弥儿只是表面上的自由 , 像是没有被召唤的奴隶一样只享有暂时的自由 , 这种自由实际上是一种危险的自由 , 他应该去取得真正的自由来指挥自己的心 。
卢梭说:“人之所以合群、具有社会性 自由意志,是在社会状态下的特殊的自由
文章图片
道德的自由是在社会状态下的特殊的自由 , 在卢梭看来道德的自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 也只有道德自由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 在这里成为自己真正主人的前提即是自由意志 ,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根据自己的意志 , 自主地做出选择的结果 , 这也是康德“自己立法、自己遵守”的实践理性的箴言 。
我们凭着自己的自由意志来选择善行时 , 才可以体会到乐趣和幸福 , 同时也为施行善举而收获了更多的欢乐 。 人类社会中 , 最可贵的财富不是权威而是自由 , 自由的选择自己的行为成为人类道德前提 , 否则 , “把最甜美的享受变成了最苦涩的负担 。 ”
人不仅只是政治主体更是道德主体 , 不自由的社会人是缺乏道德感的 , 只有自由的社会人才是有道德的人 , 才是真正的自由的人 。
卢梭说:“人之所以合群、具有社会性 自由意志,是在社会状态下的特殊的自由
文章图片
道德生活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 动物只能按照自然规律 , 来行使自己的本类的禽兽本能 , 人是可以根据自己的自由意志 , 来自由的选择自己的行为 , 人类的道德行为是自由意志的结果 , 而非自然规律的制约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