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 如果在社交上浪费太多的时间 , 就会让我们感到身心劳累 , 没有多余的精力完成其他任务 。
常有人抱怨自己的工作让人感到心累 , 就是因为他们参与了太多无效社交 , 下班后仍然需要继续参加酒局与应酬 。
此时恢复精力的最好方法 , 就是尽可能避开所有的社交场合 , 自己享受来之不易的闲暇时光 。 有不少人都曾出现过这种心理 , 在路上碰到熟人也不愿意打招呼 , 生怕对方停下来跟自己进行不必要的寒暄 。
本文图片
有时远远看到了熟人 , 他们还会主动避开 , 绕远路回家 。 心理学家认为这是社交障碍的一种表现 , 是一种比较危险的人格特征 。 在实际生活与交往过程中 , 它常常以社交宿醉的形式表现出来 。
这个概念最早由萧娜考特尔提出 , 她认为性格内向的人如果进行高强度的社交 , 会出现疲劳、出汗等类似于酒后宿醉的症状 。
严重的人甚至会感到胸闷、呼吸困难 。 这些人大多性格内向 , 并不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感情 。
而他们的精神能量来自于自己的内心世界 , 并不需要通过外界获取 。 有的人喜欢通过社交恢复精神状态 , 长时间不说话会让他们变得郁郁寡欢 , 但高强度的社交却不能给这些内向的人带来欢乐 。
本文图片
因为对社交的需求较少 , 他人主动进行的社交反而会给这些人带来困扰 。 长时间无法实现独处 , 会让他们感觉痛苦压抑 , 内心的自我无法得到释放 。 不够合群的他们看起来只是表面上有些孤独落寞 。
改变自己的性格被迫合群 , 反而会让他们内心深处变得孤独 。 此时摆在这些人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 , 要么尝试扩大自己的舒适区 , 要么被迫融入他人 。
认知心理学将一个人的心理距离具体划分为三个区域 , 分别是舒适区域、拉伸区和恐慌区 。
内向的人长时间生活在舒适区里 , 这使得他们逐渐远离正常的社交生活 。 这不禁让人感到困惑 , 性格内向的人是否真的不需要社交 。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 内向的人更需要人际关系所带来的强大力量 。
本文图片
他们并不是不需要社交 , 只是害怕社交所需要做出的改变 。 正确的处理方法应该是主动了解别人 , 一次次走出自己的安全区 , 就不会再对陌生的交友感到害怕 。 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认为性格内向的人是病态的 。
心理学上曾多次强调 , 内向的性格和外向的性格本身就是情绪的两种不同表达形式 , 存不存在任何优劣差别 , 没有一个人会是绝对的内向者或外向者 。
心理学博士伯恩莱特认为 , 意识到自己的性格特征 ,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 但我们不应该被这样的性格定式所束缚 。
想要做好这一点 , 就要学会接纳自己的内向 。 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仔细留意 , 判断什么样的场合会让自己感到舒适 , 什么样的场合是自己惧怕或抗拒的 。
这样我们就能在外向和内向间找到平衡点 。
本文图片
性格内向的人常常会走入一个误区 , 那就是主动进行自我孤立 。 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 主要表现为一个人逃避并抗拒社交 。
心理学家研究后发现 , 进行自我孤立的人容易陷入焦虑 , 因为这本质上是一种逃避的行为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改变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 这个时代 大龄女青年只要嫁人,也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 很多人在分手后也立马就去挽回了 无条件跪舔,一再降低自己的姿态有些人为了挽回
- 女人都希望自己爱的男人是真心爱着自己的 爱与不爱,是藏不住的,就像感冒咳嗽那样
- 中年女人的感情 只要和你在一起,她就会默许你越界
- 逛街的时候看见了一条特别好看的小裙子 女孩子长得漂亮是怎样的体验?
- 很多人在分手后也立马就去挽回了 这五个常见的错误挽回方式,都看好了,千万别踩坑
- |小姑子出嫁时带走嫂子的陪嫁,婆婆护犊:你嫂子的东西就是你的
- 焦虑的本质就是 焦虑的本质就是自身不理解的实际情况,而造成的一种误解
- 如何成为数据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