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表明,运动早期,vo2的增加是通过每博输出量(sv)的增加而实现的,在运动的后期则主要靠hr的增加使vo2达到最大 。由此可见,心率的增加在促进氧气转运至肌肉细胞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cad和ncad组的hrmax分别减低了21%和19%,其减低的幅度与vo2max的幅度(25%和20%)相近,ncad组的vo2max与hrmax下降的比例非常接近,由此可以看出,选择性β1阻滞剂引起运动耐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抑制了运动中心率的增加,使vo2max减小 。这一观点在国内外是首次提出 。
二、心肺运动试验评价充血型心力衰竭病人与预后
心肺运动试验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无创、定量的测定心脏的储备功能 。目前临床上仍然用美国nyha心功能分级方法对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分级,它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但同时受病人的主观因素影响很大,为此我们将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并由此观察病人的预后 。
共选择了38例因左心衰竭而入院的病人,男性34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65.8±4.7岁 。临床症状稳定4周后进行心肺运动试验及超声心动图 。根据心肺运动试验的结果将病例分为二组,a组8例vo2max10ml/min/kg 。所有病人出院后来门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4年(1.2-1.9年) 。
结果与讨论:两组病人心功能分级、左室大小及左室射血分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
静息和运动高峰心率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b组的最大摄氧量(vo2max)、代谢当量(mets)、无氧阈(at)明显高于a组(p0.05,2例心功能好转(7.7%),p>0.05 。
由此可以看出,nyha分级对一些病人无法客观评价其预后,尤其是对nyha心功能ii-iii级病人有时会过高或过低评估了病人的心功能状态 。而心肺运动试验则能客观的评价心功能,并且能估计病人的预后 。当vo2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