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昭入小学前就认识3000多个汉字,还能背诵一些英文课文 。但是,小昭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因为接受过超前教育而遥遥领先,每次考试都排在班里的中游位置 。父母经过了解后才知道,小昭在课堂上从来不认真听讲,作业也不好好完成,甚至对学习表现出厌倦情绪 。
一项调查显示:当幼儿园在为幼儿认识了多少字,会算多少算术题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在小学一年级儿童中就已有35%左右不喜欢语文,40%左右不喜欢算术,30%左右不喜欢美术 。在各类补习业者劝导家长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诱惑下,孩子们的潜能被过度开掘,其个性情感及社会性发展无形中被束缚住了 。
【童年的欢乐还剩多少】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思宁认为,人的学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随心理发展自身有个学习过程,一种是强加于身的学习 。“其实,从发展心理学角度讲,思维发展有自身规律,思维发展水平决定接受能力 。孩子在每个阶段应当学什么,能学什么,有其自身的规律,不可能用家长的思维和要求来替代 。儿童的发展必须在适宜的生理成熟度的基础上,进行适时的训练,不能随意逾越其认知发展阶段顺序 。”如果过早地将超越孩子学习能力的知识强加于孩子,只能引起孩子更多的困惑和恐慌,特别是当他们面对想方设法要求他们完成任务的大人时,他们会为自己完成不了任务而感到害怕,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这种不自信带来的后果将影响孩子一生 。
辽宁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处调研员郭晓琴强调:“基础教育再不能仅限于教孩子们读书、写字和算术,它还应当教导人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 。”郭晓琴认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很重要的,教育当然要让幼儿掌握一切他们应该掌握的东西 。但是,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孩子能够一生持续地学习,有质量地生活 。是为了让他们能够为自己所处的环境作出充分的贡献,并且有能力把握自己的人生 。因此,教育就必须关注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为之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他们是因此而变得越来越热爱学习还是越来越厌倦学习?是越来越提高自我学习能力,还是越来越依赖教师、懒于思索?是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到自尊自信、相互尊重,还是变得自卑、消极、自我中心?是变得越来越热爱生活,不断增长对社会的爱心和责任,还是越来越悲观、畏缩、感情冷漠?这些都必须成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如果答案是后者的话,那可以说,无论我们教了什么,教了多少,都是失败的!因为我们所失去的远远比得到的多得多 。
玩童才是健康儿童
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几乎可以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玩 。他们玩泥玩水玩玩具,玩各种能触及到的东西,体会其中的感受与探索 。在无拘无束的玩耍中,孩子不仅丰富了自己的触觉、听觉、视觉、味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学会了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健康的身心 。
譬如一杯热水,当热水慢慢变冷,孩子会发现,放热水的桌子变烫了,并会明白热是可以传递的 。这对孩子们来说,通过动手动脑实验,充分调动了他的各种感官,如眼睛、耳朵、灵巧的小手,而且培养了他们质疑的精神 。
选择大人和孩子都轻松自由的环境进行教育 。比如在公园里散步,大人可以教宝宝多认识些植物;在动物园或海洋公园参观可以让宝宝见识大自然多种不同的动物;在商场里买东西,可以教宝宝识别不同商品并了解其特性;在科技馆或展览馆,让孩子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科学知识,拓宽孩子的知识面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今日儿童明日的世界领导者
- 儿童化妆品渐成气候
- 蹲下来,借一双童眼看世界
- 预防意外伤害从家长教育做起
- 城市儿童缺乏“绿色”
- 起跑线看了她们的童年照以后,我才知道自己早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 儿童也患季节性情感障碍
- 十龄童送出数百元贺卡
- 博士当全职爸爸教育五岁神童
- 孩子的心声:还我一个游戏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