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和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 童年时期的经历会影响我们的三观与人格塑造 , 甚至改变今后的人生轨迹 。
一个人可以拥有多种多样的情绪 , 但这些情绪并不一定都是积极向上的 。
实际上我们还会因为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 , 出现恐惧、悲伤、不安、焦虑等负面情绪 。 大部分人都体验过自卑这种情绪 , 它常常诞生于相互比较的过程中 。 人们在比较后会感到自卑 , 从而低估自己 。
本文图片
【孩子|童年在这三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十分敏感,自卑到了骨子里】这其实是一种比较正常的心理状态 , 但因此衍生出的自卑情结却会使我们深受其扰 。 自卑情结是由是阿德勒心理流派的创始人安德尔提出的 , 他将自卑这种情绪分为原生自卑和次生自卑两种 。
如果一个人始终无法分清原生自卑和次生自卑 , 就容易出现自卑情结 。 这些人长大后容易感到羞耻 , 对身边的环境充满不安 。 而那些拥有自卑情结的人 , 往往在童年时期经历过下面这三件事情 。
不当的家庭教育
阿德勒在自己的作品《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中提出 , 原生自卑在孩童时期诞生 , 这种自卑主要形成于不当的家庭教育中 。
本文图片
这些孩子的父母总是喜欢不停打击或贬低自己的孩子 , 认为孩子是一无是处的 。
同时他们也会不断放大孩子身上的缺点 , 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 。 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 , 孩子会在童年时期过早的产生自卑感 , 认为自己处处都比不上别人 。 处于人群中时 , 他们也常常会感到自己十分弱小 , 无法独自完成某些重要的事情 。
在刚刚进入学校学习时 , 这类孩子总是会觉得十分痛苦 。 因为他们总是十分无助 , 习惯性依赖身边的其他人 。 学校中的学生和他们年龄相仿 , 这让他们始终无法正常融入到群体当中 , 也无法在陌生的环境中找到可以让自己依赖的人 。
本文图片
为了克服带给自己痛苦的自卑感 , 这些孩子学会为自己构建出一个虚拟的目标 , 例如将来自己要做一个奉献者 。
很多拥有原生自卑情结的孩子 , 长大后都会选择做一些可以帮助别人的工作 , 像老师、医生或是志愿者等成就感较强的工作 。
在拯救我帮助他人的过程中 , 他们可以重拾自我的信心 , 从中获得成就感与力量感 , 实现自我价值的认同 。 借助这份工作 , 他们也可以有一定的底气与那个原生家庭阶段弱小的自己相抗衡 。
本文图片
贫困的家庭环境
从现有的数据来看 , 那些从小生活在贫困家庭的孩子 , 更容易产生自卑的情节 。 因为从小过着清贫艰苦的生活 , 这些孩子的心理过早成熟 , 在很小的时候就要表现得比同龄人更加懂事 。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
因为家庭条件受限 , 这些孩子对金钱表现得十分敏感 。 即使长大后 , 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赚取更多的钱财 , 但那种刻在骨子里的羞耻感和脆弱感却无法轻易忘却 。 很多孩子即使拥有了一定数量的金钱 , 也不敢轻易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我娶的不是老婆,是孩子的未来”,看似残酷但不得不接受
- 父母|一个女人的“深情”:老公可以再找,孩子可以再生,弟弟只有一个
- 孩子|患癌后,我接受儿子是个普通人
- 孩子|生二胎后悔一阵子,不生二胎老了多半都后悔,现实很残酷
- 婚姻|挽回老公的方法:挽救婚姻的技巧和步骤,全攻略在这
- 收到一位女读者的私信 种种关于孩子的争夺中,受伤最多的是孩子
- 孩子|孩子以下表现明明是严重缺爱,却被家长以为是高情商,太无知
- 在这男多女少的婚恋市场 曾经深爱过的女孩,如今高攀不起
- 廖昌永|他是文化局长的女儿,因为知识才能改变孩子的命运
- |现在这个社会,养女儿真的很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