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脏器非对称特征中的太极规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 。就人体而言,内脏的阴阳属性正如《素问·刺禁论》所云:“肝生于左,肺藏于右” 。一般的解释如张景岳所论:“肝木旺于东方而主发生,故其气生于左 。肺金旺于西方而主收敛,故其气藏于右” 。这里的“肝、肺”是中医学中对脏腑功能特性的概括 。在中医藏象学中“肝”之一字代表主升、主动的生理特性,属阳;“肺”之一字代表主静、主降的生理特性,属阴 。人体左为阳而右为阴在中医学中已成定论 。笔者用阴阳原理对人体非对称内脏的解剖特征进行功能与结构上的分析,发现“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不只是一个天人类比的泛泛理论,而是一个几近严格的内脏功能分区定理,并由此可导出关于现代解剖的太极图 。
【解剖脏器非对称特征中的太极规律】

解剖脏器非对称特征中的太极规律

文章插图
解剖脏器的阴阳属性
心脏位置偏左,以体正中线为界,心脏的主要收缩运动功能是在左侧完成的,且收缩功能越向左越强,故左侧阳气旺于右侧 。左心室运动功能强于右心室 。若以心脏自身分阴阳,则左心室为阳而右心室为阴,也体现左阳右阴的规律 。心脏是从血管中分化出来的,从小血管、大血管到心房再到心室是一种功能进化上的前进方向,心脏运动功能发展的方向是指向左方的 。
肺脏本身是一个静态的、无主动运动特性的脏器,属阴 。肺脏可自身再分阴阳 。左肺2叶而右肺3叶 。右肺“形”的特征强于左侧,形属阴 。以左右肺分阴阳则右肺为阴中之阴,而左肺为阴中之阳 。因此,胸腔从整体看也是左为阳而右为阴 。
腹腔上部主要由肝脏、胆囊、胃、胰、脾构成,肝脏、胆囊居右,胃、胰、脾居左 。把这一部分作为一个整体即一气来划分阴阳,则肝脏为右侧的最大脏器,是一个无运动特征的实质性脏器,“形”的特征强,故属阴 。肝脏为一大阴,配以小阳,即胆囊这一有收缩运动特性的器官 。胃是左侧的最大脏器,中空而运动特性强烈,故属阳 。此为一大阳 。胃左侧(胃大弯)的收缩功能强于右侧(胃小弯),其膨大的方向也就是其运动功能发展的方向,是指向左方的 。这一点和心脏是统一的 。以胃自身分阴阳,也是左为阳而右为阴 。脾胰这两个实质性而无运动特征的脏器为小阴 。由此可见,上腹部脏器关系与阴阳图甚为符合(如图1所示) 。
肠道是能运动的脏器,分为小肠和大肠,整体具有阳的特性,但其左右的阴阳属性又是不一样的 。小肠分为空肠和回肠,空肠在解剖位置上主要居于腹部左上方,而回肠主要位于右下方 。空肠较回肠肠壁厚、管腔大,运动功能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明显强于回肠 。回肠只是空肠在结构和功能上的一种储备和延伸 。故把小肠作为一个整体分阴阳,则空肠为阳,而回肠为阴 。符合左阳右阴的规律 。
大肠由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构成 。一般情况下,它们在传导食物残渣和形成粪便方面的蠕动运动没有明显差异,但排便反射这一大肠的剧烈运动是由位于左侧的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的收缩功能完成的,这使左侧大肠的运动功能明显地强于右侧 。故以大肠作为统一体分阴阳则也是左为阳而右为阴 。
动脉与静脉相比,动脉有搏动功能,并随血流方向逐渐分枝而归于无形,体现“阳化气”的特点,故属阳;静脉的运动特性弱于动脉,且随血流方向由无形汇聚成形,体现“阴成形”的特点,故属阴 。在体腔内大动脉体系如胸、腹主动脉的分布居于左侧,而大静脉体系如门静脉、上下腔静脉均居于右侧,也体现出阳在左而阴在右的特点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