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儿童消费谁夺走孩子的健康( 二 )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做过一项名为“中国城市少年儿童生活习惯研究”的调查,调查对象涉及长春、北京、上海、广州、兰州和成都6个城市的2617名8至13岁的儿童及其家长 。结果显示,认为保健品可替代天然食品的占82.7%,63.5%的儿童吃过保健品 。
《市场报》采访人员了解到,许多家长把买保健品作为对孩子的智力投资 。他们认为只要自己的孩子吃了保健品,就能像广告中说的那样增强免疫力、增强记忆力,学习成绩自然就会提高 。
保健品对孩子真那么有效吗?浙江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系专门从事儿童少年营养与生长发育研究的柯雪琴副教授表示,保健品对一些营养不良或缺乏某些微量元素的孩子,确实能起到一定的调节身体健康的作用,但保健品的功用毕竟有限,其综合性能往往不适合孩子 。一些保健品中很可能含有仿生长激素或是仿性激素,而花粉、蜂王浆、人参等的激素含量也非常高,都不适宜给孩子吃 。
营养专家们也大都不赞成给孩子服用保健品 。他们指出,孩子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应当来自日常的合理饮食,不能长期依赖某些保健品,以此代替日常的食物摄入 。
现在很多保健品注明可以同时补铁、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其实,孩子缺啥才能补啥,其他元素不需要补,你还使劲地补,只会把健康“补”掉 。况且,当前市场上很多儿童保健品是“准药品”,“是药三分毒” 。如果没有医生的指导,长期服用一些保健品就会导致生理机体紊乱,特别是容易促使孩子出现性早熟现象 。
运动:失落的快乐记忆
捉迷藏、跳皮筋、跳房子……曾是多少人童年快乐的回忆 。但如今,这些“传统游戏”已越来越不为现在的孩子所知,看电视、上网玩游戏已经越来越成为青少年最主要的娱乐项目,他们往往在电脑、电视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
“我们喜欢玩电子游戏,电脑上有那么多游戏玩起来多过瘾 。”一位痴迷于网络游戏的少年告诉《市场报》采访人员,他平常即使不玩游戏,回家也是做作业和看电视,很少出来玩 。一份调查显示,现在44.5%的儿童没有时间去户外活动,33.5%的儿童找不到游戏的场所;另有22%的学生家长认为,室外游戏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不允许孩子玩 。很多家长表示,孩子平时放学回家就看书、看电视,自己虽然有让孩子出去玩的想法,但楼房外面就是马路,想活动也没有地方 。
【关注儿童消费谁夺走孩子的健康】 现代社会的文明往往给予儿童的是一个独立的、封闭的个人小天地,生活中缺少同龄的玩伴 。《市场报》采访人员发现,除了零食和保健品对孩子健康的影响外,缺乏体育锻炼也是造成目前儿童体质下降的重要原因 。“孩子们的生活方式‘由动到静’,尤其是头脑运动取代了锻炼身体,对孩子体质造成影响是必然的 。”,青少年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肌肉活动和户外活动少 。毛振明把现在的青少年体质概括为“硬、软、笨” 。硬,即关节硬;软,即肌肉软;笨,即长期不活动造成的动作不协调 。他强调,如果不加调整,可能导致新陈代谢低下、肌力衰退、神经衰弱、心肺功能差、适应能力降低等一系列问题 。1985年北京和上海的儿童肥胖率为1%,到2005年,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12.3%,20年增加了11.3倍,儿童肥胖正在我国城市迅猛蔓延 。高血压、高血脂等老年病已经早早地出现在孩子们身上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