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上 , 要多亲近佛法僧三宝 , 多亲近真正的师长益友 , 同时 , 也需要“远离”以下这几种人或事:
文章图片
远离“非正命”
日行一善 , 积功聚德 。 反之 , 应该没有人真的会愿意日行一恶 。 而职业是天天在做的事 , 职业与信仰的冲突 , 是很现实的问题 。 如果真正认识到 , 为了自己的生计造下那么多恶业 , 未来自己也要被迫承受相应的苦果 , 选择不如法的职业是得不偿失 。 同时 , 即使是为了生计 , 只要下定决心 , 天底下还是有很多如法的行业和职业可以选择 , 乃至自利利他 , 既帮助到他人又为自己积累善业 。 下不了决心 , 那还是对因果的危害认识不足 , 心存侥幸 。
远离声色犬马
或许有人会说 , “酒肉穿肠过 , 佛祖心中留” , 只是人间游戏应酬 , 又不会做越界之事 。 还有人说 , 《维摩诘经》中能与文殊菩萨旗鼓相当的维摩诘居士 , 也是住豪宅、有妻子、服饰华丽 , 甚至结交权贵、出入赌场青楼 。
但千万不能忘了 , 我们哪里能和维摩诘居士相提并论 。 维摩诘本是法身大士 , 只为度化众生 , 自妙喜国土化生于这个娑婆世界 , 示在家居士相 。 他的上述行为 , 都是在走进这些人群度化他们 , 而不是我们为自己舍不下五光十色的娱乐活动而找的理由 。
远离名利是非
近朱者赤 , 近墨者黑 , 环境对人的影响确实很大 。 如果一个单位或团体 , 擅长争名夺利 , 流行钩心斗角、是非短长 , 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远离 。
一来 , 这种风气盛行之处 , 搞事的多、做事的少 , 发展前景是堪忧的 。 二来 , 来说是非者 , 必是是非人 。 长期受到这种习气熏染 , 很少有人真的能做到独善其身、不受影响 。 沾染上这种习气后 , 莫说是修行 , 就是对今生的事业和人生来说 , 弊远远大于利 。
【人生路上 远离那些容易令自己懈怠的安逸环境】外面的天地虽然有不确定性 , 但也因此无限宽广 , 把精力用在脚踏实地做事上 , 才是成就的捷径 。
文章图片
远离安逸懈怠
近年来 , 曾流行过一句话——“离开舒适区” , 大致意思是别让自己一直停留在某个心理和习惯的固定模式里 , 需要适当地做一些改变和进步 。
真的了解无常、相信轮回的人 , 自当明了 , 一切安逸都是假象 。 沾沾自喜于眼前的安逸 , 并不觉是自己有什么问题 , 把无知当作丰富视野 , 给生活点缀雅趣 , 那就是“空手入宝山” 。
我们需要远离那些容易令自己懈怠的安逸环境 , 如果天热了不去做 , 太冷了不去做 , 下雨了不去做 , 路远了不去做 , 人累了不去做 , 想睡了又不去做……不来精进修行 , 不来忏除违缘 , 不来行善布施……那么 , 无常到来的那一刻既无思想准备 , 又无福报资粮 , 那该怎么办 。
文章图片
远离贪执不舍
一切烦恼都是因“贪嗔痴”而引发的 , 贪能排在首位 , 实在是因为太普遍了 。 远离贪执之心 , 不仅仅是放下对名利的无止境追求 , 更可以在寻常生活中 , 间歇性地试着让自己与最喜欢人、最执着的事物保持距离 , 这是在训练对“舍”的觉知 , 不被外物所役 , 方可体会自在轻松 。
远离上面这些人与事 , 并不意味着放弃他们 , 自未得度 , 何能度人 。 在能力还不足够时 , 还请守护好自己这盏微弱的心灯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中有一句:“在路上 幸福不在别处,就在此处,不会为了别的时刻
- |人生在世,这四件必经之事,不要害怕
-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时光总是很慢,我们在前行的道路上
- 两个故事告诉你:真正格局大的人 人生大多数痛苦的根源,并不是得不到,而是放不下
- 我是一个无神主义者 初心不忘初心,放得始终,找准人生定位
- 过去的一切 过去的一切,是人生谎言,是人们在遭遇磨难
- 人生在世 人生在世,其实到最后拼的就是心态
- 我认为人生道路不止一种 何为创新者,又该如何开辟新的人生道路?
- 01古人云:三十而立 五十岁了,才明白了人生的名利其实不是那么重要
- 林语堂先生说过:“一个心地干净 生活是自己的,坚强也是人生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