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网上看到过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的人活得越来越累</stron...|活在别人的眼中,毁在别人的嘴里

曾在网上看到过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的人活得越来越累?”
有一个高赞回复是这样的:
“因为现在的人 , 总是在意他人怎么看 , 明明走的是自己的路 , 却用的是他人的尺 , 拼了命想要活成别人期待的模样 , 却终究困住了自己 。 ”
格局大了 , 活着就不累了 。
1.活在别人的眼中 , 毁在别人的嘴里
看了一个笑话:爷孙俩骑着驴子去赶集 。
路人说 , 驴子那么小 , 居然有两个人骑着 。 于是爷爷下来了 。
路人又说 , 孙子不懂事 , 居然自己骑驴 , 让爷爷走路 。
于是 , 孙子下来 , 爷爷骑驴 。
路人还说 , 孙子这么小 , 怎么能够走路?
爷孙俩不知所措 。
你越在乎别人的言语和眼神 , 你越会被别人牵绊 , 甚至活成了别人 。
作家阿德勒在《被讨厌的勇气》里说:
“我们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 , 静下心来研读自己、关注自己需求 , 才能活好自己 。 ”
罗翔在《十三邀》上说:
自己曾经因为网暴伤心难过 , 但遇到了一个朋友 , 治愈了他 。
朋友问:你看别人对你这么多赞誉 , 你觉得合适吗?
罗翔:那肯定是愧不敢当 。
朋友又问:“那别人对你的批评你怎么就深信了呢”
"别人对你的表扬名不副实你就开心 , 别人对你的批评名不副实你就不开心 , 你不是典型的双标吗?”
这句话让罗翔意识到:不管粉丝有多少 , 其实都是虚拟的 , 你真正能影响的其实是你身边的人 , 就是你所爱的那些人 。
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人对我们不满意 , 不听自然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 。 只要你不给自己烦恼没人能给你烦恼 。
赫尔曼·黑塞曾说过:“当你自己选择了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之后 , 又何必去在乎别人以与众不同的眼光来看你 。 ”
就像杨绛先生翻译的那首诗:
我和谁都不争 ,
和谁争我都不屑 ,
我爱大自然 ,
其次是艺术 ,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
火萎了 ,
我也该走了 。
曾在网上看到过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的人活得越来越累</stron...|活在别人的眼中,毁在别人的嘴里
文章图片
2.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没那么紧密
季羡林曾说:好多年来 , 我曾有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 , 也希望每个人都对我好 。 最近我才恍然大悟 , 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
著名编剧马未都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
一位初入职场的女员工 , 刚去一家公司就结识了一位“好闺蜜” 。
她像遇到了亲人一般 , 对闺蜜无比信任、无话不说 。
家庭的关系、个人的隐私 , 还有对公司每个人的看法、抱怨 , 她都一股脑告诉了自己的闺蜜 。
结果没过多久 , 两人因为一些小事产生了裂痕 , 那些昔日的闺房密语 , 最后却变成了她们互泼脏水的武器 。
社交场合 , 最怕的不是遇人不淑 , 而是交浅言深 , 做不到谨言慎行 , 迟早要吃亏 。
另外 , 再伟大的交情 , 也要拿捏好分寸 。
家人之间言谈有分寸 , 是一种理解;
朋友之间处事不随意 , 是一种尊重;
陌生人之间举止有界限 , 是一种礼貌 。
作家李尚龙曾说:“再好的朋友 , 也经不起你过分的直白 。 说话的时候拐个弯 , 别把自己的口无遮拦当作大气 , 这只是幼稚而已 。 ”
《增广贤文》上说:“久住令人贱 , 频来亲也疏 。 ”
长期寄住在别人家里会遭到人家的嫌弃 , 亲戚间频繁的往来反而会导致关系的疏远 。
登门拜访 , 应当提前打好招呼 , 不要搞“突然袭击” , 更不该空手上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