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人无论走到何处都是一样的 一个人有没有教养,从他说话的水平就能看出来( 二 )


人都有两种面貌 , 一种是肉眼可见的外在容貌 , 另一种也是肉眼可见的精神面貌 。
诚然 ,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外在容貌 , 但是可以决定自己的精神面貌 , 正如姜子牙一样 , 哪怕年老色衰了 , 但他还是一样保持着旺盛的求知心态 , 保持着心不老 , 学到老 , 始终秉承信念感的心态 。
这种心态 , 说到底就注定了他会拥有一种即便历经岁月侵蚀 , 但依旧葆有精神矍铄、不失风采的精气神 。
不得不说 , 这种精气神的来源 , 在于他拥有了深植于脑海里波澜壮阔的学识 。
到了一定的年龄 , 你会发现 , 读过的书 , 都能够巧妙地进入到属于自己的灵魂空间里 , 化作思想的翅膀 , 找到生活的真谛 , 然后活出生命的精髓 。
很喜欢德国作家格里美尔斯豪森在《痴儿西木传》里写的一句话:
“没有教养 , 没有学识、没有实践的人的心灵好比一块田地 , 这块田地即使天生肥沃 , 但倘若不经耕耘和播种 , 也是结不出果实来的 。 ”
及时地提升自己的学识 , 大胆勇敢地进行行动和实践 , 敢于试错 , 甚至不断地去试错 , 然后才能经历一番久耕不辍的努力 , 浇灌出生命的果实来 。
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人无论走到何处都是一样的 一个人有没有教养,从他说话的水平就能看出来
文章图片
2:打造思维
可以说 , 学识是我们能够从书中看到的道理 , 为人处世上的一些所听所闻 , 以及别人的授教能够得到的 。
但是 , 这种“得到”终究还是表面的 , 表皮的 , 若是没有经过自己的切身体验 , 以及亲身的强烈感悟下 , 再有道理的智慧和哲理 , 都很难留下来 。
久而久之 , 它们就容易化为生活里的泡影 , 即便当你再次遇到了跟以往一样的困境和烦恼 , 依然重蹈覆辙 , 往日明明感受过的哲理和智慧 , 这个时候你再怎么想 , 再怎么试图运用 , 都无法得偿所愿 。
哲学家叔本华曾说:
“我们读书时 , 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 , 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 , 犹如儿童启蒙习字时 , 用笔按照教师以铅笔所写的笔画依样画葫芦一般 。
我们的思想活动在读书时被免除了一大部分 。 因此 , 我们暂不自行思索而拿书来读时 , 会觉得很轻松 , 然而在读书时 , 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为别人思想的运动场了 。
所以 , 读书愈多 , 或整天沉浸读书的人 , 虽然可借以休养精神 , 但他的思维能力必将渐次丧失 , 此犹如时常骑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较差 , 道理相同 。 ”
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人无论走到何处都是一样的 一个人有没有教养,从他说话的水平就能看出来
文章图片
一个人若是只笼统地掌握了一定的学识 , 却没有相应的思维和意识对它进行升华 , 这种照着葫芦画瓢的话 , 便容易陷入一种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的生活状态 。
人会因为思维的成长而变得灵活 , 更会因为拥有灵活的思维而变得生机勃勃 , 变得如同深潭里的甘泉一般 , 静水流深 , 还能孕育着巨大的生命力量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 思维是属于你的灵魂的自我谈话 。
一个人 , 只有找到了自己的灵魂 , 才能让自己的思维呈现出属于自己的影子 。
我们也可以这么认为 , 你的思维是什么样的 , 那么就会因此长出什么样的思想 , 而思想又会孕育灵魂 。
无论做什么事情 , 都能够滋生一种惯性思维 , 尽管思维有高低之分 , 但它也还是分时间顺序的 。
倘若一个人一味地固守着某种惯性思维 , 久而久之 , 它就养成了一种观念 , 而这种观念一旦脱离了时代成长的步伐 , 就会陷入沼泽当中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