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水晶的比喻( 二 )
显而易见 , 波德莱尔对“梦”这个概念的使用 , 不仅仅是指人类的一种生理现象 , 他将内心状态、内部时间、对远方的思慕这种种最为迥异的形式都称为“梦” 。 梦之广阔和俗世之狭迫 , 两者之间有着极其鲜明的质的差别 。 这种现实与理想、堕落与向上、地狱与天堂的对立和冲突是贯穿《恶之花》的一条主线 。 《恶之花》这个书名就是对立的 , 在强烈的冲突之中蕴藏着“恶中之美” 。
文章图片
当波德莱尔以梦为诗歌主题时 , “水晶”这个意象频频出现 。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的白日梦 , 波德莱尔也用“水晶”来比喻 。 “戏剧是水晶做的枝形吊灯” 。 “这个光辉夺目、细致复杂的环形人造水晶体把四周的光折射到它的中心 , 使我们沉浸在它那神奇的光环之中” 。 不论梦以何种方式出现 , 具有决定性的始终是 , 它制造出了非真实的内容 。 梦将人造的非现实置于现实之上 。 波德莱尔有一首诗《巴黎的梦》:
我是仙境的建筑师 ,
随心所欲 , 命令海洋
驯服地流进隧道里 ,
那隧道由宝石嵌镶;
一切 , 甚至黑的色调 ,
都被擦亮 , 明净如虹 ,
而液体将它的荣耀
嵌入结晶的光线中 。
天上没有一颗星星 ,
甚至没有一线残阳 ,
为了照亮这片奇景 ,
全凭自己闪闪发光!
在这些奇迹的上面 , 翱翔着
(可怖的新奇!不可耳闻 , 只能眼见!)
一片沉寂 , 无终无始 。
在波德莱尔的笔下 , 巴黎也是一座梦一样的水晶之城 , 燃亮火花、充满隐秘 , 既是明亮的 , 又是晦暗的 , 既可怕又神圣 , 倾泻着罪恶和善举 , 播种着灾祸和欢欣 。 它阴暗、邪魅 , 让人恐惧;它又艳丽、纯粹 , 让人痴迷 。 波德莱尔式巴黎之梦则更像一种寻找自我的可能性:在向上的意愿和堕落的快乐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 在通天塔和深渊之间的穿越与环顾 。 可惜上升总是短暂的 , 而借助重力的下落却是永无止境的 , 波德莱尔写道:“举目望日而跌入深渊 。 /但声音却安慰我说:‘请留住你的梦:/聪明人的梦哪里有疯子的梦美丽!’”(《声音》)
走笔至此 , 我好像突然懂得了芥川龙之介那句话 。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曾说:“人生还不如波德莱尔的一行诗” 。 波德莱尔为摆脱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痛苦而终于失败却又败而不馁所走过的曲折道路 , 全都印在他的一行行诗中 。 这条道路不是在阳光灿烂的大平原上展开的 , 而是蜿蜒在阳光和乌云、光明和黑暗、上升和下降的不断对立和冲突之中 。 就如转动的水晶嵌在夜的心脏 , 如墨的黑幕上 , 折射着璀璨的光芒 。
文章图片
《恶之花》中的世界 , 不仅仅是一个丑恶、冰冷、污秽、黑暗的世界 , 它还有一个相对立的世界 , 一个美好、光明、纯净、温润的世界 。 那里有深邃的高空 , 那里有“纯洁神圣的酒浆” , “啜饮弥漫澄宇的光明的火”(《高翔远举》) , 那里有“一片幸福的海岸在眼前展开 , 那里浸透着火热的纯粹阳光 。 一个慵懒的岛屿为自然慨赏”(《异域的芳香》) , 那里有“由金属、大理石/和水构成的醉人单调”(《巴黎的梦》) , 那是“没有遮掩的岁月” , “那时候男人和女人敏捷灵活 , 既无忧愁 , 也无虚假 , 尽情享乐”(《我爱回忆那没有遮掩的岁月》)……归根结底 , 那是“未知世界之底” , 那是个梦境般虚无缥缈的所在 , 却正是诗人向往和追求的地方 , 并不知道那个地方在哪里 , 诗人只是希望离开他生活的这个混浊世界 , 沿着梦的道路上升到达另一个宇宙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人生就是一条充满波折的路 经历过低谷期的人,往往会变得更加强大
- 想知道对方是不是真的爱你 很多时候,人的真心需要通过试探才能彻底看清楚
- 1、起早贪黑不辛苦 每天的努力,不是为了感动谁,也不是为了证明给谁看
- 女人对待情感的表达会比较含蓄 女人对一个人相思入骨,会做出一些疯狂的举动
- 真正美好的爱情 真正深爱你的男人,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反常的表现和举动
- 是什么在影响我们的情绪?大部分人的第一答案是生活 决定情绪的,到底是事情本身,还是我们自己?
- 中年女人在有了比较多的人生经历后 中年女人对你有意思,会有“三不拒绝”,很真实
- 性格过于软弱的人可能会更容易吃亏 因为只有内心真正强大的人,才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 现在很多职场女性为了家庭放弃了事业 没想到,他的这一举动,惹怒了女友
- 一个人的说话方式,往往藏着他真实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