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水晶的比喻

作者:黎荔
一个水晶的比喻
文章图片
法国象征派诗歌先驱波德莱尔 , 在欧美诗坛具有重要地位 , 他上承浪漫主义的余绪 , 下启象征主义的先河 , 其作品《恶之花》是十九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诗集之一 。
波德莱尔擅长从现实生活中拾取形象 , 使一个个比喻精彩纷呈 。 他的《恶之花》充满了各种丰富的形象、新奇的比喻和深刻的寓意 。 我喜欢他笔下那些新鲜大胆的比喻 , 极富表现力 ,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
他把吻比作“阳光”显示其热烈 , 转而 , 为了描述吻的“新鲜” , 又把它比成了西瓜 。 他在坠落的信天翁身上找到了诗人最恰当的比喻——巨大的翅膀妨碍了他(它)们的行进 。 他把雨丝比作了监狱的铁栅栏 , 生动形象地展现雨天带给人的阴沉抑郁之感 。 他形容每朵花都在吐香 , “像个香炉一样” , 小提琴“像一颗伤痛的心呜咽” , 天空“又愁又美 , 像大祭台一样 , 太阳沉没入自己的凝血里面” , 复仇“像一个红胳膊的女人” , 爱情像个孩子 , 而忧郁是绵绵无期的雨月、多雾的市郊、生疮的瘦猫、悲鸣的大钟……忧郁本来是一种触不可及、虚无缥缈的情感 , 但是通过波德莱尔的描写 , 它已经化成了具体的、可感知、可触碰的物象 。
在波德莱尔天花散花般的比喻中 , 我最喜欢他关于梦的一个比喻 , 波德莱尔将梦称为“如水晶一样完美无瑕” 。 这并不是一个偶然的比喻 。 梦是什么?通过“水晶”这一用词 , 梦被类同于无机物 , 其地位由此得以确认 。 在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诺瓦利斯那里 , 我们也可以读到 , “石头和素材是最高的:人是真正的混沌” 。 “谁渴望从自身求得永恒智慧的宝石 。 /只有理智的人是真正的炼金术士──他把一切/化为生命和金子──不再需要炼金药 。 /他体内神圣的烧瓶热气腾腾” 。 永恒的宝石是比人更高的存在 , 而凡尘中人是杂质混沌的 , 浪漫化不是别的 , 只是一种质的提升 。
这种来自炼金术的对等级地位的重新设置 , 在波德莱尔以梦为诗歌主题时屡屡出现 。 在波德莱尔这里 , 梦是什么?不是任何追名逐利、以物质为重心的念想 , 而是一种非物质的精神产物 。 不是指一种由物质堆砌达成的满足感 , 波德莱尔式的巴黎之梦不是为表达满足感而存在的 , 相反 , 可能反倒是为了去表达存在的缺陷 , 或者说 , 正是这样的表达 , 才让存在得以完美 。 因此 , 波德莱尔将梦称为“如水晶一样完美无瑕” , 他将梦指认为一个更高的彼岸世界 。
一个水晶的比喻
文章图片
波德莱尔关于梦是水晶的比喻 , 出自于他翻译美国诗人、小说家爱伦·坡的《历史故事》的前言 。 波德莱尔翻译爱伦·坡 , 就像他自己进行创作一样 , 全神贯注 , 殚精竭虑 , 精益求精 。 当时在美国默默无闻的爱伦·坡能够在法国走红 , 全赖波德莱尔一人的推介之功 。 远隔大西洋两岸的两颗卓越灵魂 , 因相似的性情和才能而契合无间 。 毫无疑问 , 波德莱尔通过翻译坡的故事发现自己与坡之间存有一种紧密的情感纽带:他们所共享的不仅是趣味、感觉和思维习惯 , 而且有具体的语言表达和深邃的精神沟通 。
波德莱尔把梦幻作为“诗歌的基础设置” , 他将梦称为“燃亮火花 , 充满隐秘 , 如水晶一样完美无瑕” 。 而关于爱伦·坡 , 波德莱尔写道:“使他赢得有思想的人的欣赏的 , 并不是那些使他成名的表面的奇迹 , 而是他对美的爱 , 对美的和谐状态的认识;是他的深刻而悲哀的诗 , 精雕细刻 , 透明 , 规则如水晶的首饰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