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狂必有雨 人生在世,多一分矜张,便多一分挫折( 二 )


司马懿智谋过人 , 却始终恪守不显山、不露水的处世原则 。
在曹操麾下时 , 深知伴君如伴虎 , 司马懿凡事谨言慎行 , 不张扬亦不争先 , 连割草、喂马等小事都躬身力行 。
进言献策时 , 他也不会自恃才华地口出狂言 。
辅佐曹睿时 , 同为托孤大臣的大将军曹真 , 事事针对他 , 司马懿总是避让三分 。
诸葛亮二出祁山时 , 曹真因为立功心切 , 陷入诸葛亮的算计中 , 形势危急 。
司马懿主动献计 , 说蜀兵给养不足 , 只要坚守一月不出战 , 蜀军自退 。
之后 , 他又奏请曹睿下旨 , 追赶蜀兵时 , 一定要观其虚实 , 生怕曹真冒进 。
若是有这样的时机 , 常人一定狠狠打压对方 , 尽力彰人之短 , 炫已之长 。
可朝廷官员前去宣旨时 , 司马懿再三叮嘱 , 如果曹真问圣旨上的主意是谁出的 , 你千万别说是我 。
司马懿的外号为“冢虎” , 意为盘踞在石冢中的猛虎 。
正应了明代文学家洪应明说的:
鹰立如睡 , 虎行似病 , 正是他攫人噬人手段处 。
故君子要聪明不露 , 才华不逞 , 才有肩鸿任钜的力量 。
一味显摆才华 , 看似聪明实则愚蠢 。
藏器于身 , 待时而发 , 人生之路才能行稳致远 。
天狂必有雨 人生在世,多一分矜张,便多一分挫折
文章图片
03
孙权曾这样赞叹司马懿 , 司马公善用兵 , 变化若神 , 所向无前 。
司马懿深谙排兵布阵之道 , 在三国中众多良将谋士里 , 少有人能出其右 。
可即便如此 , 他对待每一场战争还是稳扎稳打 。
景初二年 , 魏明帝命司马懿率兵讨伐公孙渊 。
魏明帝问他公孙渊可能有什么对策 。
司马懿说:“事先弃城逃走 , 是上计 。 凭借辽水抗拒我大军 , 这是次计 。 坐守襄平 , 那他就要当俘虏了 。 ”
魏明帝又问:“公孙渊会采用哪种?”
司马懿回答:
“只有聪明人能正确估量彼此实力 , 预先弃城 , 这不是公孙渊所能做到的 。 他定会认为我们这次孤军远征不能持久 , 先在辽水抗拒 , 再退守襄平 , 这是中计和下计 。 ”
可即使分析得如此透彻 , 司马懿仍步步为营 , 采取示弱战术 , 使公孙渊降低警惕 , 从而成功平定叛乱 。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 , 蜀军已是强弩之末 , 司马懿凭借魏骑完全能一战 。
但他采取最稳妥的战术 , 坚壁拒守 , 不肯出兵 。
诸葛亮甚至采用激将法 , 命使者给他送了一套女装 。
他不以为辱 , 欣然收下并穿在身上 。
在两军相持于五丈原一百多天后 , 诸葛亮积劳而逝 , 司马懿借此一战定乾坤 。
司马懿能做到与人交战 , 不出败绩 , 不仅在于他的文韬武略 , 更在于他不高看自己 , 不低估他人 。
反观许多人都因自大而马失前蹄 , 如马谡刚愎自用 , 大意失街亭;关羽自以为是 , 败走麦城……
自信是好事 , 但盲目自信只会带来灭亡 。
天狂必有雨 人生在世,多一分矜张,便多一分挫折】一个人再厉害 , 都要认真审时度势 , 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路 , 做好每一件事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