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伟|从杭州出发的“爱情神话”,艾伟《镜中》分享会举办( 二 )


鲁敏认为《镜中》与艾伟以往的创作相比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 因为“艾伟的作品关注宏阔时代 , 人的颠沛、起飞、生死命运 , 那种深刻沉痛的力量 , 没有人像他写得那么深入、那么透彻 。 艾伟之前的小说对英雄主义和英雄情结都有某种关照 , 而这部小说题材发生了很大变化 , 对英雄主义换了个角度 , 即当一个普通人面临命运深渊 , 面对坠落和罪孽 , 他要如何从一片废墟中爬起来 , 如何成为自己的英雄 。 ”
艾伟通过描写几位主要人物在情爱迷网中的挣扎 , 不仅试图讨论原生家庭、童年创伤、爱情伦理等与当代人生活紧密相连的问题 , 更意图从个体的情爱纠葛出发 , 揭示中国人普遍的精神困境 , 并找到一种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东方式的救赎与解脱之路 , 在形而上层面使心灵得以安放 。 从润生在飞来寺受到释慧泽方丈的点拨、润生与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对话等关键性情节中 , 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于苦难与救渡的一种颇具东方智慧的理解 。
【艾伟|从杭州出发的“爱情神话”,艾伟《镜中》分享会举办】光影交错的镜像迷宫
《镜中》对于读者情感世界的冲击力 , 一方面源于书中细腻的心理描写 , 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小说独到的构思布局 。 作者将建筑学的方法论与小说创作的技艺巧妙相融 , 以文字构筑起一座镜像迷宫 。 艾伟以深厚的建筑美学功底 , 借助卓绝的建筑构思传达对于人生的体悟思考;小说的四个部分结构精巧 , 互相呼应 , 在叙事上具有建筑学意义上的对称之美 。
萧耳在对谈中提到《镜中》和建筑的关系:“男一号是一位建筑师 , 里面和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有交往 , 而且我发现了一点秘密通道 , 整个书的格局跟安藤忠雄的建筑里面的设想相契合 。 ”作者艾伟说:“这部小说四部分 , 其实是一个建筑 , 从某种方法论的意义上说 , 这确实是一个建筑性的结构——四个人四个故事 , 好比早上太阳升起 , 照在每个房间 。 小说中每个人都不一样 , 整个构成的图景就是受这个建筑的光线的启发 , 在暗中藏着惊人的事物 。 ”
艾伟认为自己的小说中有刀剑 , 同时有莲花:“我把这部小说当作一部慈悲的小说 , 人间受苦 , 如何从这个受苦当中超脱出来 。 建筑是人性的外衣 , 是理解人性的方式 。 从建筑出发 , 我找到了某一种东方的核心精神背景 , 我以此作为倚靠 , 书写了这本书 。 ”
评论家南帆同样认为:“《镜中》开启的是内心修为 。 ”对此 , 作者艾伟在后记中也明确表示 , 身为一名中国作家 , 他“有责任去探寻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 即身为今天的中国人 , 我们生命的支柱究竟是什么 , 中国人的心灵世界究竟有着怎样的密码 。 ”而《镜中》 , 就是作者对于上述问题思考的最新呈现 。
(出版社供图 编辑 王娟)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