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列了一个购物清单 不懂拒绝别人,其实就是伤害自己( 二 )
第三类是情感逃避型好人 。 因为担心拒绝他人可能引起的愤怒和冲突 , 所以用取悦的方式逃避这些可能的后果 。
也正是因为用取悦他人来逃避情感 , 所以更不善于处理冲突和应对愤怒 , 导致更深的恐惧 。
文章图片
2.父母缺席的孩子容易成为被欺凌者 。
在孩子需要支持的年纪 , 如果父母不在或者是缺失的 , 不仅仅是生活还包括心理上的支持 。
这个时候 , 孩子就得被迫面临现实生活 , 没有父母的支持 , 孩子就显得非常脆弱 , 更容易成为别人攻击的目标 , 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将被忽视的愤怒通过欺凌他人的方式发泄出来 。
据统计99%的霸凌事件都可归因于家庭教育 , 被父母欺凌过的孩子有可能成为欺凌者或被欺凌者 , 从孩子的角度来感受 , 他们最大的困惑可能是 , 我是你们的孩子 , 我无条件爱你们 , 可是为什么我对你们的爱和亲近 , 被回应的却是羞辱和贬低 。
没有人能理解这是为什么 , 即使我们五十岁了 , 如果不通过分析 , 也无法凭借经验和智力来解释 , 发出去的爱 , 得到的却是敌意和攻击 , 究竟是为什么 。
但人还是会构建答案:要么是我很糟糕 , 要么是你很糟糕 。
在这两个答案上 , 被伤害的人会出现两种想法:自我毁灭或者毁灭他人 。
《少年的你》中周冬雨饰演的陈念因为父母的缺席 , 让她有一种很深的孤单感 , 性格自卑;又是因为这种孑然一身、不合群的感觉 , 让她显得很“怪诞” , 而且 , 似乎显得“很好欺负” 。
文章图片
图源:《少年的你》微博
而她被欺负之后 , 也不会回家和父母倾诉 , 因为 , 无人可说;反过来 , 欺负她的人 , 发现 , 自己欺负了她 , 似乎又没事……这个循环 , 一旦开始 , 就是一个无限死循环 。
文章图片
三、走出不敢拒绝的“怪圈”
1.健康的亲子关系是基础
给孩子一个温暖的依靠 , 让孩子适当养成“诉苦”的习惯 , 更多地了解他真实的想法 。
想要孩子变得勇敢 , 懂得反抗和拒绝 , 我们先要给他反抗的“底气” 。
2、启发孩子据理力争
例如 , 如果有同学让孩子做他本不该做的事情 , 我们就要让孩子学会直言拒绝;例如“对不起 , 这不是我应该做的事情”“你没有权利指使我做这些事”……
3、教给孩子委婉拒绝的技巧
比如 , 别人向自己借画笔 , 如果不愿借 , 可以说“我用完后再借给你吧”或是“一会儿上课我还要用呢……
这样既不违反孩子自己的主观意愿 , 又避免了矛盾冲突 , 维系了孩子之间的友谊 。
4.教孩子正确认识“面子”
比如 , 虽说自己的钱是父母给的 , 但是当别人向他借钱去玩游戏时 , 为了面子还是会借给别人 。
这时 , 我们要教孩子正确区分面子 。
如果面子是为了维护个人尊严 , 那么它应该是积极的;如果面子是为了虚荣心 , 为了随大流 , 则可以去除 。
【“我列了一个购物清单 不懂拒绝别人,其实就是伤害自己】善良需要带点锋芒 , 要有不欺负人的教养同时也要有不被欺负的气场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青春期的孩子突然变得让父母有些不认识了 焦虑心态的内部原因来自家长的性格和成长经历
- 朋友那天给我讲了一个关于她和她女儿的故事 所以我们要教导孩子,不必遵守规则吗?
- 人的绝大多数时间是以群体生活为存在 你就会尝试着去做一个“勇士”,直面自己的问题
- 朋友那天给我讲了一个关于她和她女儿的故事 教育孩子要与人为善,要懂规矩,讲礼貌
- 人们总说“悲春伤秋”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 你是否做到了这些呢?你是否能够从中获得幸福感呢?很多人觉得一个人过日子实在是太孤独了 你是否能够从中获得幸福感呢?
- 最近流行一个很火的词叫作“讨好型人格”。|但什么是自我?出于恐惧产生的不叫自我
- 本文转自:中国蓝新闻“太不容易了。|萧山一少年“绑”在木椅上二十余年,背后的故事令人泪目…未来该怎么办?
- “我想跟前妻复婚 人生是一条单行道,很多人如果错过了就很难找回来了
- 读者来信如是说:在我成长过程中 婚姻生活中,留给人们的牵绊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