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的儿女:婚姻不是拯救,而是一种人际关系


乔家的儿女:婚姻不是拯救,而是一种人际关系
文章图片
近日 , 电视剧《乔家的儿女》被看惯了爽剧的观众们吐槽狗血 。 集合了五个儿女的大型婚姻翻车现场 , 让恐婚族更加瑟瑟发抖 , 只能蹲守墙外 , 惶惑不已 。
放眼望去 , 全是结婚“不幸”的示范:三观不同、愚孝男、恋爱脑、为了孩子、为了结婚而结婚 , 每天一个恐婚小视频 , “看完爸妈的婚姻 , 这辈子都不想结婚了”等等 。
婚姻有这么吓人吗?还真有 。
不过 , 吓退你的不是婚姻本身 , 是另外两件事:一是关系中的感受 , 二是因恐惧导致的回避 。
乔家的儿女:婚姻不是拯救,而是一种人际关系
文章图片
乔家的儿女:婚姻不是拯救,而是一种人际关系】幻灭
有位姑娘给了我一个具体的描述:在亲密关系中 , 感受似乎被放得最重要 , 明显的两极分化 。 感受好的时候 , 觉得婚姻1亿分 , 不好时就负1亿分;没法从一开始就接受正反面 。
这样巨大的感受反差 , 就是从幻想掉落现实的过程 。 越是在亲近的人面前 , 我们越容易被唤起生命早期的内在体验 。 而亲密关系 , 复刻的就是婴儿渴求妈妈的情境——我有需求 , 妈妈的回应及时准确 , 婴儿的感受就是好的;面对成年人的关系 , 能承认自己的好 , 也能看见对方的好 , 对“坏”就有一定的容纳力 。
反之 , 如果妈妈只能在自己状态好时 , 才能够与孩子有好的互动;状态不佳时便自顾不暇 , 无法提供相对稳定持久的照顾;这样一方面无法帮助婴儿逐渐形成整合好坏的能力 , 另一方面 , 不良体验可能在孩子内部形成情结 , 掩埋在成长过程中 , 日后敏感多疑 , 对人和事的负面“鉴赏力”格外高 , 很难获得舒心的关系 。
就算长到几十岁 , 孩子对完美理想化妈妈的找寻 , 从未停止过 。 因此 , 一旦进入关系 , 在自己不知情的状态下 , 自动送给对方一顶光环 。 两人相处越多 , 光环也似电压不稳的灯管 , 忽明忽暗起来 , 随时都可能彻底熄灭 。
只要是现实 , 就不可能完美;虽说这一点我们都知道 , 但能从心底里接受却很难 , 这说明我们还是抱着幻想不放 。 不仅对对方 , 对自己也推演出这样的逻辑:只要我怎样怎样 , 别人就会怎样怎样 。
事实上 , 我们必须下决心对自己负全责 , 如有余富出来的精力 , 对别人负有限的责 。
曾奇峰老师有一句特别到位的话:没有人是专门被制造出来弥补你的不足的 , 你对他人的愿望 , 终究会变成失望 。
乔家的儿女:婚姻不是拯救,而是一种人际关系
文章图片
试炼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