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非常时期的教师节 他们交出了一份“最美答卷”( 二 )


9月10日也是中秋佳节 。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 周婧婷也对“团圆”有了更深地理解 , “这时候最安心的 , 就是守在学生身边 。 ”
没有鲜花没有贺卡收获的是声声感谢……
□张超张莹洛绒尼玛四川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兰珍薛维睿
9日16时许 , 甘孜州泸定县海螺沟教育园区安置点内 , 海螺沟中学学生杨鳞儆和10余位同学忙得不可开交 。 小小的救灾帐篷内装满了大大小小的气球 , 铁栏杆上挂起一条条彩带 , “明天就是教师节 , 安置点没有鲜花 , 我们做气球花送给老师们 。 ”
学生们的感激之情 , 来自于这几天老师们对他们的尽心陪伴 。
地震发生后 , 海螺沟寄宿制小学和海螺沟中学的270余名学生、老师被统一安置在海螺沟教育园区 。 “大部分学生都被接回家了 , 剩下的这些孩子因为家中受损、道路中断等原因 , 回不了家 。 ”海螺沟中学德育处主任杨晓军说 。
为照顾好学生的饮食起居 , 安置点搭建了5口大铁锅 , 确保每顿餐食可供应300人 。 同时 , 安置点的老师们也变身厨师 , 在筹备复课事宜的同时 , 拿起菜刀、铲子 , 为学生们烧火做饭 。 “现在我们的早餐有鸡蛋、牛奶 , 午餐一荤一素 。 ”海螺沟中学副校长王平介绍 。
快到晚饭时间 , 采访人员看到 , 简易大棚内 , 灶堂火焰熊熊 , 铁锅热气腾腾 , 杨晓军忙着翻炒着辣椒和腊肉 。
不一会儿 , 学生的饭菜准备妥当 。 “开饭啦!”话音刚落 , 学生们很快前来排队打饭 。 端着热气腾腾的饭菜 , 海螺沟中学九年级1班付海燕非常感激:“老师们为我们准备一日三餐 , 我们感到非常安心 。 ”
而在雅安市石棉县草科乡中心小学安置点 , 下午5时许 , 帐篷厨房也开始热闹起来 。 “青椒肉丝、番茄蛋汤 , 都是学生爱吃的菜 。 ”正在切肉的六年级语文老师罗刚介绍 。
傍晚 , 石棉县新民乡中心小学集中安置点的帐篷里亮起了灯 。 “谢谢老师!”“老师您辛苦了!”没有鲜花、没有贺卡 , 帐篷中 , 孩子们一声声祝福真挚朴实 。
地震发生后 , 该校近300名学生第一时间被安置到一家选果厂避险 。 “这些天 , 家长接走了部分学生 , 剩下的149名学生全部集中安置在学校操场 , 但学校45名教职工无一人离开 。 ”校长毛建说 。
疫情防控·陪伴
总有一幕让我们感到暖心
从“园丁”到“主播”他们有了“新角色”
□四川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吴浩李寰
9月9日20:00 , 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一年级语文老师许丹结束了网课 , 也结束一天的“主播”工作 。
这个非常时期的教师节 他们交出了一份“最美答卷”】比许丹略早 , 19:30左右 , 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赵丽娟也结束了当天的志愿服务 。
因为疫情原因 , 当前不少老师都有了新的身份——工作时间 , 他们在线上当“主播” , 用一堂堂精彩的网课陪伴孩子们的成长;业余时间 , 他们又来到疫情防控一线 , 以志愿者身份 , 和社区居民一起战疫 。
让我们一起走近有着“新角色”的教育工作者 。
当“主播”
为保证教学质量使出浑身解数
9月5日 , 成都市中小学全面开启线上教学 。 为保证在线教学质量 , 老师们使出了浑身解数 。
“我与新同学素未谋面 , 想要赢得孩子们的信任 , 就要靠精炼、简洁的语言和有亲和力的表情 。 ”因为面对的是一年级小朋友 , 许丹作了很多准备 , 她对着镜子练习了好多遍 , 还专门挑选了一件淡绿色西服 , “尽管隔着屏幕 , 但也要有仪式感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