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白发校长”走红:我是个普通老师,只想陪在孩子身边( 二 )


扩建中的幼儿园
“刚过来的时候 , 学校的硬件设施很差 , 水泥墙上印满了泥手印 , 整个院子到处都是野草 , 没有操场 , 最重要的是教学楼漏雨严重 , 一到下雨天只能放假 。 ”张鹏程说 , 为了留住学校 , 他带领老师一起动手铺砖头、刷墙面、修楼顶 , 将多出来的教室改造为食堂和宿舍 。
“当时改造后的宿舍条件还是很差 , 是一个大通铺 , 现在已经有了单独的食堂和宿舍楼 , 孩子们都是几个人住一间屋 , 配的有生活教师 。 ”说着他带我们走向宿舍楼 , 修葺一新的两层红色小楼在阳光下散发着光芒 。
二郎庙小学宿舍楼
“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助和政府的扶持下 , 现在学校老师多了起来 , 伙食也越来越好 , 小学校吸引了周边很多村庄的孩子 , 人数是4年前的10倍 。 ”张鹏程欣喜地介绍 。 在宿舍楼里 , 偶遇几位追逐打闹的孩子 , “我喜欢我的新学校 , 宿舍里还有空调” , 其中一位孩子激动地说 。
当过白领、做过车间主任 , 放弃高薪重返校园
二郎庙小学是张鹏程的母校 , 1982年 , 他出生在周口市太康县清集镇二郎庙 , “那时候家里穷 , 父亲是一位代课老师 , 工资很不稳定 , 我直到9岁才开始上小学” , 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的恩师 。
“当时在老师家里吃饭吃了3年 , 从小学三年级到小学毕业 , 我经常在老师家写作业 , 照顾我们像自己的孩子一样 。 ”他微微低下头 , 眼中含着泪水 。
“她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对工作的热爱、对工作的全情付出和对学生的负责关爱 ,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 , 没有爱 , 你的工作是做不好的 。 ”初中毕业后 , 张鹏程考取西华师范学校 , 选择了师范专业 , 结下了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缘分 。
但毕业后 , 工作上刚好赶上体制改革 , 毕业的师范生被取消了分配 , 他成为了一名代课教师 , 微薄的工资让他打了退堂鼓 , 为了解决“活下去”的难题 , 他选择了外出务工 。
在正式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前 , 张鹏程有过8年的白领职业经历 。 2003年 , 张鹏程去浙江义乌打工 , 进厂一个月就被提拔为组长 , 一年后升任车间主任 , 管理400余人 。 5年后 , 张鹏程进入公司做人事管理工作 , 认识了同事田丽歌 , 收获了爱情 。
2012年 , 他回到母校二郎庙小学 , 成为一名教师 。 任教2年后 , 他被调到其他学校当校长 。 2018年 , 听说二郎庙小学因为只有27个学生要被上级撤点并校 , 想到村里孩子要去更远的地方上学甚至失学 , 他毫不犹豫临危受命 , 回到二郎庙小学任校长 。
谈到放弃高薪 , 毅然返回乡村小学的缘由 , 他表示自己很喜欢当老师 , 最重要的是受恩师影响 , “这些孩子总要有人陪的 , 当时我们夫妻俩都在外打工 , 我的大儿子上小学一年级 , 考试成绩只有20、30分 , 村里其他的留守儿童也是这样” , 说着他流露出心疼的神情 。
“一个人不能只追求金钱 , 对物质的欲望太强烈了会迷失自我 。 其实我觉得人嘛 , 除了人间烟火气 , 一日三餐 , 还要有内心的丰盈 , 要有自己的理想和三观 。 现在我的状态很好 , 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很快乐 。 ”张鹏程面带微笑 , 目光坚定地说 。
课上是随时“替补”的全科教师 , 课下是孩子的“共享爸爸”
5点50分起床打扫卫生 , 6点半叫孩子们起床 , 带领孩子们做操 , 陪他们早读 , 这是张鹏程的日常 。 在二郎庙小学 , 张鹏程在学校的职业角色至少有四种:买菜员、厨师、宿管、校长 。
为了让孩子们吃好饭 , 张鹏程经常开着面包车到县城附近的蔬菜批发市场购买新鲜食材 , 回到学校后卸货、搬运 , 与厨房师傅一起做饭 , 是孩子们喜爱的“大厨”;为了不让孩子们缺课、误课 , 当任课老师请假时 , 他会挑起“重任” , 成为老师们的“替补”队员;为了让孩子适应宿舍环境 , 他会成为陪寝员 , 把孩子们抱在怀里哄他们入睡……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