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男孩为打手游当场跳楼:永远别对孩子做这2件事!除非你希望他沉迷游戏( 二 )
优优妈知道后 , 气得不行 , 直接上手揍了优优一顿 , 但同时她也很不解——
自己的本意是要孩子少玩游戏 , 学会自我控制 。 可从结果看 , 孩子不但没少玩 , 还熬通宵玩;不但一点儿都不自控 , 还学会“偷”大人东西了 。

文章图片
其实 , 从人的发展规律来看 , 孩子的“反噬”行为 , 是必然的 。
单说优优妈的发心 , 确实是很好 。 她正是相信自己的安排一定会被孩子接受 , 所以不断对孩子提出限制性的要求 , 做出管控孩子的行为 。
事实是 , 她把所有的“管理权限”都抓在自己手里 , 孩子哪里有机会学习自我管控呢?
他内心生长最多的 , 是叛逆和无力 。
这种情况下 , 孩子想要在生活中获得自我掌控感 , 只能是“你不让我干什么 , 我想方设法偏要干什么” 。
如果这时 , 父母再训斥孩子几句 。
那孩子心里就会产生被控制、被指责的愤怒感 。
本来他可能玩一个小时就能放下游戏去做别的事情了 , 可为了让自己觉得:
“我能掌控自己的生命 , 自己的时间 , 自己的一切 , 别人控制不了我 。 ”
他可能就会毫无节制地玩下去 。

文章图片
难道什么都不管 , 让孩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那他岂不是为所欲为 , 以后都废了?
相信很多家长都会如此发问 。
这个担心的初心 , 是希望孩子有个好的未来 , 但也在无意之间 , 把孩子放到对立面 , 进行了谴责:
“你管不住自己 。 ”
“你就是不行 。 ”
“你以后废了 。 ”
我们知道 , 暗示的力量极其强大 , 长期处在被谴责状态下的孩子 , 很难积蓄出内在力量让自己走出困境 。
换句话说 , 当我们抱着“解决”孩子身上问题的态度时 , 我们跟孩子之间的关系就充满了“敌意” 。
显然 , 这不是我们想要的 。
二、你不让孩子打游戏
也不满足他的心理需求
那到底该怎么办?
我们需要先了解 , 打游戏满足了孩子的哪些心理需求 。
一个上五年级的女孩 , 特别喜欢一个叫《我的世界》的游戏 , 她经常自己在房间里玩 。
虽然她自认为没耽误学习 , 可爸爸觉得 , 自打女儿迷上这个游戏 , 成绩就没多大进步 , 女儿性格也变得更加内向 。
有天周末 , 女孩玩到半夜才睡 , 第二天没按照爸爸规定的时间起床 。
于是 , 爸爸以女儿没按时起床为由 , 删除了孩子玩了大半年的游戏 。
女孩当场崩溃大哭:“我花半年多修建的城堡 , 你怎么不经过我同意就删掉 , 现在全没了!”
爸爸觉得女儿有些小题大做 , 呵斥了女儿几句 。

文章图片
之后 , 为了防止女儿偷偷在房间玩游戏 , 爸爸拆掉了她的房门门锁 , 电脑也不允许设置开机密码 。
女孩当然不愿意 , 频频跟爸爸“交涉” , 但每次都以爸爸的责骂作为结束 。
她最后一次跟爸爸沟通时说:“别的同学家长都允许孩子玩游戏 , 为什么只有我家不行!”
而爸爸的回答是:“你这次考试比往常低了10分 , 别的同学呢?”
女孩至此不再跟爸爸说打游戏、加装门锁的话了 , 好像就是突然之间 , 她对周围的一切都丧失了兴趣 , 父母让她干什么 , 她就干什么 。
当父母意识到女儿状态不太对 , 带她到医院检查时 , 孩子已是中度抑郁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她们的名字》:月薪2万的全职太太,任多美为什么活成了婚姻中的打工人
- 为什么俗话说“太用力的人走不远”?
- 孙艺珍挺孕肚为婆婆庆生,玄彬护妻陪伴左右,婆媳关系引担忧
- 男孩玩娃娃会变娘,女孩玩汽车会变假小子?玩具必须分性别吗?
- 有一部分女人,真的没资格谈婚姻不幸,因为这都是自己“作出来的”!
- 一线教师开学提醒:12岁前忽略这4件事,孩子学习上要吃大亏!
- 两个从小长大的姐妹,为什么怀孕差别那么大?这些细节要留意
- 当今社会姓朱的人,为何都不是朱元璋的后裔?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 鼓励“捡女友”?女子乘地铁照片被交友APP盗用并虚构为搭讪对象 律师:侵犯肖像权和名誉权
- 红楼梦:警幻仙姑的四大妹子,其中为啥没有秦可卿,反而有黛玉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