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晚年,做一个安静的老人
【人到晚年,做一个安静的老人】Chapter01
人到六十 , 称为花甲之年 , 正式步入人生的老年阶段 。 但生而为人 , 即使到了老年 , 儿孙绕膝 , 也需要独自面对该年龄阶段内的事情 。
人老了就操心自己的事情就行 , 对于子女之事就少过问 , 不要管多了 。
印象中老人应该格外重视颐养天年 , 享受生命最美的时光 , 而有些老人为儿女操心了一辈子 , 到晚年依然摆脱不了一直以来操心的习惯 , 对儿女的工作、婚姻、身体多有放心不下 , 常絮絮叨叨地挂念不已 , 儿女也颇为无奈 。
其实儿女已经是成长为拥有独立思考与生存能力的成年人 , 新的社会环境日新月异 , 他们生于斯长于斯 , 自然也有更适合的思考想法与处理能力去独当一面 。
这些都离不开你年轻时所付出的青春与精力 , 对他们尽心抚养和培育 , 你给予他们的养分 , 已经足够他们去开出自己的人生之花 , 放宽心 , 儿女自然有他们的福分 。
文章图片
Chapter02
爱管子女和孙子的老人在生活中也不少见 , 经常能听见老人在对孙辈的教育上与儿女各执一见 。
还有的老人看不惯子女同媳妇女婿的相处模式而喋喋不休 , 但老人管来管去 , 往往儿女的事情并没解决 , 甚者更加乱如麻、一锅粥 。
人和人之间无论再亲也是有界限的 , 即使对方是儿女血亲 , 也要保持一定的界限感 , 维护一个健康的关系 。
到了老年 , 这种界限感不清楚带来的后果 , 势必干扰到子女的家庭 , 既给子女带去麻烦 , 回过头来 , 也破坏了自己与子女的关系 , 让大家都不愉快 。
对于子女的事情 , 老人要少管、少发言、保持安静 , 不要过多掺和进去 。
文章图片
Chapter03
人老了 , 就不要再争面子了 , 没有意义 。
绝大多数老人 , 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 , 渐渐退出社会 , 回归到家庭生活 , 无论经济还是社会地位都不如年轻时候 , 但人自始自终都是属于社会的 , 有被尊重的需要 。
老人在这一方面很容易因为各方面水平的下降 , 所产生的落差而太注重自尊心 , 过于爱面子 。
小孩子比零花钱 , 中年人比工作房车 , 而老人们聚在一起聊天 , 话题总少不了子女 , 谁的子女工作好、挣得多又孝心足 , 谁就会在社交活动中感到颜面有光 。
那些被比下去的老人也不甘示弱 , 吹牛说大话无非也就是两张嘴皮动一动 , 面子一下就回来了 , 仿佛又有了尊严 。
不过这种尊严是经不起别人反驳的 , 一旦有人反驳 , 老人常常会争个面红耳赤、动怒伤身 , 回到家还会对子女有所怨言 , 子女也苦不堪言 。
文章图片
Chapter04
孔子云“六十耳顺” , 六十岁又被称为耳顺之年 , 耳顺听起来很别扭 , 常听的是巧言顺耳 , 顺着自己心意观点的话听起来舒服 。
而耳顺 , 是指听得下一切的观点论调 , 哪怕是逆耳之言 , 也不再暴跳如雷 , 而是能安静平和地明辨出所有观点中的对错是非 。
能达到耳顺境界的老人 , 无疑是人生修行修心的成功者 , 他们都能与人和气相处 , 极少与人争执 , 安安静静地享受晚年时光 。
常听人劝“要服老” , 承认自己步入老年 , 体力精力的确不如年轻人 , 已是到了退出舞台的时候 , 持这样一种顺应心态 。
心顺了 , 耳自然也就顺了 , 耳顺了 , 行不会不顺 , 万事都是相互的 , 辛苦劳作几十年 , 晚年就是同儿女孙辈和谐处之、享受天伦之乐的阶段 , 过于折腾 , 万事都是相互的 , 给子女添麻烦 , 也是给自己找不痛快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人性潜规则:你的价值,决定着你在别人心里的位置
- 梦里的人,不会因为梦的荒诞,从而察觉是梦
- 人生的意义,就是接纳生活的所有,在生活中改变自己
- 厉害的人,都在培养自己这几种能力,希望你也有
- 女人,永远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
- 离婚|女人离婚后生活怎么办?这个女人讲了真心话
- 付出过才知道,这三种人,不值得放在心上
- 这本去年感动到我的治愈绘本姊妹篇,讲我们都离不开的亲密关系
- 马斯克给年轻人的忠告:这3个,孩子越早知道越好
- 充满遗憾的人生,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