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名嘴,为民请命,如今过成这样
“话筒前的空间’不仅仅是这一只话筒前 , 不仅仅是录音棚里的空间 , 有人群的地方 , 能到的地方 , 就有表达的地方 。 心有多大 , 话筒前的空间就有多大”这句话出自著名主持人敬一丹老师之口 , 她也用这就话完美栓释她的一生 。
【1】
1955年 , 敬一丹在哈尔滨市的一个普通家庭 , 但父母都是知识分子 , 那是一个知青下乡的年代 。
文章图片
1972年 , 敬一丹赶上了这趟末班车 , 17岁的她就要去小兴安岭当知青 , 临行前 , 妈妈给她制定了一条“戒律”:不许喝酒 。 妈妈说:“将来你结婚后喝不喝酒我不管 , 结婚前绝对不许喝酒 。 ”敬一丹知道 , 妈妈对她的弟弟们不会有这样要求 , 而女儿要做好女人 , 就要有好女人的样子 , 而好女人是不能在外面吆五喝六地喝酒的 。 这戒律敬一丹至今仍然恪守着 , 已经成了习惯 。 初到这里每天各种苦活累活都要认真干 , 初来乍到还是有些不适应 , 不过经过这样一段历练 , 也让她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 。 或许冥冥中自有注定 , 她走上了播音这条路 , 在工作期间 , 恰逢要建一个广播站 。 在中学期间 , 曾经当过播音员的敬一丹就被推荐到了广播站 , 这一事改变了敬一丹的一生 。
文章图片
十八九岁的小姑娘正是干劲十足的时候 。 敬一丹对于自己小小的广播站 , 那叫一个上心 , 不仅自创了不少节目 , 还开创了乡亲们点播节目的模式 。 小广播站被她办的是有声有色 , 乡亲们更是十分喜爱他的广播 。 很快领导就发现了这个优秀的小女孩 。 这样的人才自然不能埋没了 , 于是敬一丹被调到了林业局的广播站 。 新的工作中接触了新的播报方式 , 接触了新的新闻业务 , 敬一丹被各种新模式迷花了眼 。 这时候她才知道 , 自己当初仿佛一只井底之蛙 。 面对陌生和更大的平台 , 敬一丹暗暗下定决心 , 别人能做好的我也能 , 敬一丹在播音的位置上兢兢业业 , 自己写播音稿 , 想办法学习文化知识 , 提升自己的播音水平 。 慢慢的 , 她的努力有了显著成果 。
【2】
1977年高考恢复了高考 , 激起了敬一丹对文化追求的心 , 也唤醒了她的大学梦 。
文章图片
敬一丹进入了北京广播学院继续学习播音 。 这时候她发现了自己和别人的区别 。 在播音站时 , 敬一丹已经小有成就 , 但她那时播音都是对本地人 。 以前的东北话不在是标准 , 普通话才是标准语言 , 她去报道的时候 , 老师说:“你是哪儿来的?黑龙江 。 你家在哪儿?哈尔滨 。 那你是做什么的?知青” 。 老师说 , 这东北味你这个口音太重了 。 我有口音吗 , 有吗?这种心理的落差激起了敬一丹倔强的性格 。 于是就开始努力学习 , 在校期间 , 她要提升普通话水平 , 利用起了一切时间 , 废寝忘食的扑在了学习之上 , 敬一丹并不聪明 , 但她足够努力 , 转眼之间 , 大学过去了 。 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敬一丹回到了家乡黑龙江,在省人民广播电台工作 。
文章图片
因为经历过上山下乡的知青生活,她怕文化底子薄,于是报考了母校的研究生,可连续两次都名落孙山 。 当时她已经29岁了,不想再这样折腾了,但就这样放弃,又有些不甘 。 那段时间,敬一丹一直闷闷不乐 。 母亲是个知识女性,她说:“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真要想改变自己,什么时候都不晚“什么时候都不晚”,就是这句话,让敬一丹第三次走上了考场,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 在30岁的时候终于考上了北广播音系的硕士 , 毕业后 , 她选择了留校任教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李小璐 央视知名主持人再次发声,否认与李小璐交往,网友恶评“做头发”
- 经济半小时|央视名嘴赵赫去世:一生主持《经济半小时》,对妻子有愧疚
- 央视 知名央视主持人被羞辱,百万网友线上围观,多个平台都在扩散信息
- |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开年大戏《超越》终于来了
- 董卿 董卿37岁成央视一姐,从不为标签所捆绑,每次新出发都干得漂亮
- 于新伟|“守山大叔”于新伟:负债30万,妻子不顾反对嫁给他,登央视走红
- |央视晚会“收视夺冠”,周深“三进”热搜,和邓丽君演唱圆梦
- 跨年演唱会|跨年晚会收看指南:芒果台顶流荟萃,东方港星集结,央视收视霸主
- |跨年晚会即将全面开启,东方港星集结,央视有望成为收视霸主
- |央视主持人白燕升:对残疾妻子不离不弃,50岁才生二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