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时间|难忘悠江小学:我的小学早被拆除了,尽管它破旧穷酸,可怀念依旧


陪读时间|难忘悠江小学:我的小学早被拆除了,尽管它破旧穷酸,可怀念依旧
文章图片
陪读时间|难忘悠江小学:我的小学早被拆除了,尽管它破旧穷酸,可怀念依旧
文章图片
陪读时间|难忘悠江小学:我的小学早被拆除了,尽管它破旧穷酸,可怀念依旧
文章图片
陪读时间|难忘悠江小学:我的小学早被拆除了,尽管它破旧穷酸,可怀念依旧

原题:《难忘悠江小学 | 赵胜来》
悠江铺小学是我的心中的“三味书屋” , 那儿有我快乐的小学时代 。
悠江小学的前身 , 是几十年前的一个私塾 。 听长辈们讲 , 六十年代 , 由于上学的孩子人数增多 , 最初便搬到一所庙里上课 , 紧接着又搬到元咀村新盖的教室里 , 这便是悠江铺小学 , 人们习惯上叫它悠江小学 。
校门上方有木制匾额一副 , 上刻“悠江铺小学” , 书法遒劲有力 。 从校门进去 ,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教室 , 共两大间 。 右手边是几间教师宿舍 , 左手边的一排房子 , 老师住了三间 , 另外一大间辟为五年级教室 , 前面有一棵楸子树 , 不远处还有一颗老核桃树 , 下有一个乒乓球台子 , 是孩子们读书、纳凉和捉迷藏的地方 。 秋天 , 楸子熟了 , 红彤彤的简直结成疙瘩 , 挂满枝头 , 可诱人了 。 调皮的孩子们趁中午老师休息的机会 , 悄悄爬上树去摘楸子 , 要么在树下打 , 结果往往是吵醒了老师 , 等老师出来 , 孩子们早溜走了 。 学校的西南角是一块菜园 , 里面种着包包菜 。 每年秋学期开学 , 是孩子们课间捉菜青虫和抓蝴蝶的地方 , 东北角方向后来新修了一座教室 , 供高年级同学坐 。 操场上唯一的体育活动器材便是两个木制的篮球架子 , 栏杆也是木头的 , 篮板由于风吹日晒 , 早已前倾 。 地面是土的 , 平时下午自习时间 , 孩子们常常蹲在那儿 , 一人一块地方 , 手里拿根电池里拆下来的石墨棒 , 在地上写生字 , 等待敬爱的老师来检查 。 一下雨 , 坑坑洼洼的地面积满了水 , 我们便在积水的水坑里拿着扫帚上拆下来的削尖的竹子在地上戳个深深的洞洞 , 然后看着积水打着漩涡往下渗 , 那可是最快乐的童年 。
求学的孩子们大都来自河北社、河南社、元咀、阴坡山、许家岔、山庄、王庄、阴坡川 , 都是朴实的农村娃 。 每逢秋季开学 , 那可是孩子们盼望已久的 。 尽管大人们为了几块钱的书费发愁 , 孩子们早就急不可待了 。 先是在菜园里拔葛蓬、灰调调 , 捉虫子 , 抓蝴蝶 , 然后到许家岔沟边的地里去抱麦子 , 做到颗粒归仓 , 有时到金牛河河湾里抬水做大扫除 , 可望着河里一群群游来游去的泥鳅 , 那有做卫生的心思?早挽起裤管下水捉泥鳅去了 , 把抬水的事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 等胳臂晒得黑黝黝的抬水到学校 , 哪能逃过老师的“法眼”?老师在孩子们胳臂上用手指轻轻一扣 , 现出一道白印 , 淘气的孩子们只好束手就擒 , 老实交代了 。
那时没有什么玩具 , 除了“滚铁环”、“跳八方”、“斗鸡”、抢“金砖” , 便是偷着带宠物了 。 小黄鼠、花栗鼠、戴胜鸟、小喜鹊、小乌鸦、小鸽子、麻练鸟、还有那大长腿的白脸水鸟 , 都曾经是小朋友玩的宠物 , 陪伴着孩子们度过快乐的童年 。
教室里的桌凳 , 大多是非常简陋的长方形桌子和长条凳 , 类似于《水浒传》里的那种 。 当然还有两头用砖头砌好 , 中间搭一条木板 , 几个孩子坐在上面 , 有些个子矮的 , 够不着课桌 , 样子太可爱了 。 桌子几乎大部分没有桌兜 , 于是孩子们把母亲纳鞋底的细麻绳带些 , 来回交织缠在桌撑上 , 算是桌兜 , 那时狗狗多 , 经常偷吃孩子们的干粮 , 等课间操做完回来 , 馍馍早让狗狗吃的剩下不多了 , 有时书都被狗狗啃湿了 。 有一次 , 一个小朋友将头侧着伸进桌兜里 , 然后将头转了一下 , 横着往出来拿 , 出不来 , 大哭 , 我们都吓坏了 。 幸亏老师及时发现 , 才解了围 。 课外活动时间 , 班里那位左手画画的高手同学画了戏曲里面的人物 , 在窗子的玻璃上耍皮影戏 , 同学们都围在他周围 , 津津有味地看着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