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的结婚照记者将全程陪同这对老人返回上海老两口步履蹒跚抵达虹桥站□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钻石婚至心生浓浓思乡情 耄耋夫妇武汉返沪寻芳华( 二 )
颠簸疲劳难阻喜悦思乡人近乡情愈浓
从武昌站至上海虹桥站的这趟列车途经安徽、江苏等多地 , 耗时5个半小时 。
列车到达江苏前 , 丈夫诸期很少说话 。 龙志明笑着说 , 丈夫性格就是如此 , 话不多 , “这性格正好跟我互补” 。 可当列车进入江苏境内 , 离上海越来越近时 , 年已87岁的诸期老人明显变得激动起来 , 每到达一个新的站点 , 他都会抬头看看 , 嘴里念叨着地名 。
下午5时许 , 列车进入上海境内时 , 窗外天空中突然乌云密布 , 豆大的雨点敲打在车窗上 。 诸期老人的心情似乎丝毫不受风雨天气影响 , 眼中尽是藏不住的笑意 。 从地铁站内走出来 , 远远见到了南京东路上热闹的人群与久违的大上海楼宇 , 诸期和龙志明两位老人都开心地叫出声来:“终于又回上海 , 又看到家乡!”
台风来袭寻味老弄堂细品家乡煎包阳春面
“明天台风靠近上海了 , 应该不能去逛步行街了 。 ”12日晚 , 看着手机软件里的天气预报 , 龙志明转头对老伴诸期说 。
出发前 , 老两口原本计划抵达上海的第二天去好好逛一趟南京路步行街 。 没料想到台风“灿都”来袭 , 逛南京路的计划只好取消 , 改在入住酒店附近的一些室内场所活动 。 龙志明决定 , 13日选几个合适的地方吃好三顿饭 , 也不至于荒废这宝贵的一天时间 。
13日一早 , 龙志明在弄堂里的一家早餐店停下脚步 。 老家江苏无锡的她 , 顿时就念到了甜糯的黑芝麻汤圆 , 她叫上一碗 , 软糯的外皮咬下去几乎毫不费劲 。 而在上海出生长大的诸期 , 则偏爱这里的生煎包 , 焦脆的外皮包裹着汤汁和猪肉馅 , 撒上葱花后香味十足 。 老人说 , “不管过去多少岁月 , 走离多远 , 吃这里的生煎比其他任何地方味道更香” 。
在武汉生活的66年间 , 龙志明没能习惯热干面的味道 , 她更爱吴侬软语里的阳春面 。 “在武汉家里的时候 , 尝试做过江沪这边的菜品 , 但总感觉味道不纯正 。 ”她告诉极目新闻采访人员 , 可能是由于气候的原因 , 同样的食材在江苏和湖北两地还是有着明显差异 , 包括形态、味道等 。 龙志明说 , 离家大半个世纪有时候会想家 , 想念家乡的美食与特产 , 可惜自己总也做不出地道的家乡味道 。
同事离世又触发感怀追忆芳华不想留遗憾
晚饭时刻 , 龙志明和诸期寻到住处附近的一家酒店餐厅 , 两老都很喜欢酒店大堂的装修风格 , 在这里拍了许多照片 。
极目新闻采访人员注意到 , 龙志明在来上海之前特意染黑了头发 。 她说 , 她觉得黑发更好看 , “此行再回上海就是想多拍些照片留念 , 是青春记忆 , 我不想让头发中出现白色” 。
龙志明说 , 她与老伴上一次来这里时 , 是与同事们一起的聚会 。 当时他们与同事早早约定好赶赴饭店碰面 , 一起聊到了许多从前工作时的旧事 。 龙志明说 , 有同事如今腿脚非常不便 , 即便身在上海也无法见面 , 还有的同事不久前才过世 , 再没有相见的可能 。
说到这里 , 龙志明提到“耄耋之年” 。 她解释 , 自己和老伴已有八十多岁 , 退休后与同事们保持着微信联系 , 彼此之间还是熟悉的感觉 。 但看着同事们一个接一个离世 , 或者是重病缠身再难自由行走 , 她和老伴也很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变差 , 行动不便后就再也无法回来上海 。 “这也正是我们在钻石婚日里 , 迫切想再回家乡上海的原因 。 ”她说 。 【纠错】编辑:艾师伟
来源:楚天都市报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人性潜规则:你的价值,决定着你在别人心里的位置
- 梦里的人,不会因为梦的荒诞,从而察觉是梦
- 人生的意义,就是接纳生活的所有,在生活中改变自己
- 厉害的人,都在培养自己这几种能力,希望你也有
- 女人,永远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
- 中国最有名的3座名山,你都去打卡了吗?有生之年建议都去一趟
- 这本去年感动到我的治愈绘本姊妹篇,讲我们都离不开的亲密关系
- 马斯克给年轻人的忠告:这3个,孩子越早知道越好
- 疫情肆虐,80后负债累累的你,还有勇气回家吗?
- 充满遗憾的人生,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