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者|我为什么这么痛恨“受害者心态”?( 二 )


在外人看来,他就是受害者,而且这种看法还不断被他“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强化 。
妻子有一句台词:
“你就是想让街坊四邻、让所有人都知道,你是个老实疙瘩,是我整天欺负你”,
表现了这点 。
许伯常的受害者心态,由“我觉得”,变成了“我让大家一起觉得” 。
也就是,从潜意识变成了主动 。
受害者|我为什么这么痛恨“受害者心态”?
文章图片
为什么许伯常不采取办法解决跟妻子之间的矛盾,而是持续做一个“受害者”呢?
这或许是因为,他的“受害者”姿态,可以让他得到同情和照顾,使他避免承担自己的责任和别人的指责 。
受害者心态,本质上是逃避自己应负的责任 。
妻子供他读完了大学,许伯常不想履行“跟她过一辈子”的承诺,想悔婚 。(妻子才拿刀以死相逼)
后来他虽然被逼着娶了她,但其实一点也不想承担丈夫的责任 。
受害者|我为什么这么痛恨“受害者心态”?
文章图片
图 | 源于《无问西东》剧照
在外人眼里,他是个好人,和气、善良、老实 。
但只要在屋子里只有他和妻子两个人,他就冷着脸,当妻子不存在 。
妻子为他洗衣做饭、把好吃的都留给他,他选择视而不见 。
家里的东西分得清清楚楚,什么都有两套,床铺、杯碗,甚至包括热水壶 。
不给她爱,也不给她温暖 。
妻子曾哭着对他说,
“外人只看到我怎么打你骂你,可他们不知道你是怎么打的我”;
“你不是用手打的我,是用你的态度”;
“你让我觉得,我是这个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
受害者|我为什么这么痛恨“受害者心态”?
文章图片
图 | 源于《无问西东》剧照
他要怎么逃避“悔婚”和“失职”的责任?
那就是表现出自己更是受害者:被迫娶了妻子,还受到妻子的打骂 。
周围人的同情、理解,让他感觉得到了外界的认同:即使不履行丈夫的责任,也不会被指责 。
这让他成功地达到了心理防御和逃避责任的目的 。
因此,持受害者心态的许伯常可以心安理得地继续不履行丈夫的责任 。
直到妻子跳井自杀 。
为了逃避责任而成为的“受害者”,或许才是隐形的加害者 。
受害者|我为什么这么痛恨“受害者心态”?
文章图片
受害者|我为什么这么痛恨“受害者心态”?
文章图片
拥有受害者心态的人,要怎么达到逃避自己责任的目的?
美国心理学家卡普曼,提出了戏剧三角形的概念:受害者、加害者、拯救者 。
假若一个人扮演了其中一个角色,周围的人为了维持这个三角平衡,会无意识地扮演对应的角色 。
所以,当一个人摆出受害者的姿态,周围必定会有“加害者”或拯救者 。
拥有受害者心态的人,把自己的责任“推”到加害者和拯救者身上,来达到逃避责任的目的 。
受害者|我为什么这么痛恨“受害者心态”?
文章图片
在许伯常和刘淑芬的例子里,许伯常扮演了受害者,那么刘淑芬就对应变成了加害者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