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者|我为什么这么痛恨“受害者心态”?( 三 )


心理学家李雪曾提出一个观点,有受害者心态的人会角色上瘾,ta很可能会通过隐蔽地激怒加害者,来不断巩固自己受害者的身份 。
上述场面许伯常被打骂,是刘淑芬觉得自己又被他“拉长了脸”对待而产生的 。
而且许伯常的冷脸是经常性的 。
受害者|我为什么这么痛恨“受害者心态”?
文章图片
图 | 源于《无问西东》剧照
也就是说,他很可能经常以此来刺激刘淑芬进行打骂,来不断巩固自己的受害者角色 。
“受害者”没有责任,“加害者”才是罪魁祸首 。
刘淑芬每次的打骂,或许都意味着许伯常成功地把他们婚姻中出现的问题,都推到了她身上 。
受害者|我为什么这么痛恨“受害者心态”?
文章图片
图 | 源于《无问西东》剧照
受害者|我为什么这么痛恨“受害者心态”?
文章图片
讲完了加害者,我们来聊一聊拯救者 。
对“加害者”来说,“受害者”逃避责任是转嫁 。
而对拯救者,则是剥削 。
这个例子中也有一个拯救者,那就是许伯常的学生王敏佳 。
她觉得老师许伯常很可怜,师母刘淑芬就是个恶人 。
所以她给刘淑芬写了一封警告信,警告她停止对老师许伯常的羞辱和打骂,不然就去她工作的厂子举报 。
刘淑芬非常愤怒,到王敏佳所在的医学院污蔑她勾引自己的丈夫 。
受害者|我为什么这么痛恨“受害者心态”?
文章图片
图 | 源于《无问西东》剧照
在保守的60年代,王敏佳被批斗,然后被愤怒的群众殴打致“死” 。
这个拯救者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
“受害者”总是容易招致同情,拯救者总是容易挺身而出 。
但有时可能是过度替受害者承担他本该自己承担的责任 。
王敏佳替许伯常出头,或者说周围邻居的“变相”支持,都是替他承担解决矛盾的责任 。
而越是替受害者承担责任,他越是安于当一个受害者 。
受害者|我为什么这么痛恨“受害者心态”?
文章图片
但对拯救者来说,这可能是一种难以察觉的被剥削 。
额外背负别人的责任,会感觉越来越累,甚至可能付出其他代价 。
我们生活中常说,会哭的孩子有糖吃 。
有时候,会哭的孩子很可能是有意无意地利用“受害者心态”来剥削别人 。
受害者|我为什么这么痛恨“受害者心态”?
文章图片
现在网上许多事例明显是利用“受害者心态”博得大众同情和支持 。
例如“卖惨” 。
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可以看见很多打悲情牌的主播,靠着“离婚妇女”“水果滞销”、“抗癌”等内容,吸引流量,甚至诱导观众购买东西 。
而且往往能获得成功 。
其实就是利用和煽动了人们朴素的善心,剥削善良的人 。
(不是说不能求助,而是应在此基础尽量自力更生)
那拥有受害者心态的人,剥削了别人,逃避了责任之后,就能过得很好了吗?
受害者|我为什么这么痛恨“受害者心态”?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