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姐姐从31楼跳下,家人还怪她不懂事:谁夺走了孩子的希望感?( 二 )


邻居姐姐从31楼跳下,家人还怪她不懂事:谁夺走了孩子的希望感?
文章图片
自杀与希望感消失有关
曾给很多患了抑郁症或焦虑症的学生做咨询 , 其中一半多的人在某些时刻都有过自杀的冲动 。
他们说:“老师 , 有的时候 , 真的觉得死了就好了 , 活着实在是太累了 。 ”
邻居姐姐从31楼跳下,家人还怪她不懂事:谁夺走了孩子的希望感?
文章图片
他们的家人不理解:“能有多大的事呢?不就是学习嘛 。 又不是你一个人要读书 , 全国有那么多学生 。 很多人面临的压力比你大多了 , 至于嘛?退一步说 , 又没有给你多大压力 。 考不上名校也没有关系 , 何苦寻死觅活的?”
听了这样的话 , 他们更委屈了 。
邻居姐姐从31楼跳下,家人还怪她不懂事:谁夺走了孩子的希望感?
文章图片
“我都这么难受了 , 你们却只觉得我矫情 。 一点也不关心我 , 只在乎我成绩好不好 。 我都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 。 ”
为什么不同人对同一件事的感受差别那么大呢?这与人的“希望感”有关 。
邻居姐姐从31楼跳下,家人还怪她不懂事:谁夺走了孩子的希望感?
文章图片
希望感 , 就是相信未来是有希望的 , 人生是有意义的 , 并且愿意为了那个目标去努力 。
它是自我整合了原始的欲望、冲动 , 和现实可能性之后产生的 , 并不虚幻 , 而是基于现实建立的确定感 。 能够维持持续的希望感是自我成熟和力量的表现 。
心理学家Meissner认为希望感是自我力量的一个指标 。 自我力量强的人 , 意志力、抗压力、复原力都更强 , 所以更不容易感到绝望 。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生命力更强 。
邻居姐姐从31楼跳下,家人还怪她不懂事:谁夺走了孩子的希望感?
文章图片
有一些人在面对很简单的任务时就会丧失希望感 , 而有些人即便面临十分困难的任务 , 仍然能保有希望 。 这与他们本身的希望感强弱有关 。
希望感包含3个要素:
1.依恋或联结感
指感到能够持续地信任他人 , 并愿意和他人建立连接、互相支持 , 能够因此体验到亲密和爱的感觉 。
如果孩子从小未能与父母或其他重要他人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 , 长大后往往很难与其他人建立深度联结 。
当人无法与任何人产生链接的时候 , 就会被一种强烈的孤独感、无归属感、被抛弃感、不被爱的感觉吞噬 。
武志红老师说 , 对人而言 , 无回应之地即为绝境 。 不能与任何人产生联结会让人感到绝望 。
2.控制感
感到自己是强大的、有能量的 , 能够为自己人生负责的 。 同时 , 也相信自己的能力被他人认可 。
如果一个人从小就被剥夺了自己做决定的自由或常常被否定 , 就会觉得对自己的人生没有掌控感 。
3.复原力
从挫折中恢复过来的能力 , 遭遇了不幸后 , 不会长久地困在其中 , 而是会积极主动寻求解决办法 , 能经常保持积极情绪 。
比如这一届奥运健儿 , 哪怕是刚出茅庐的小将在面对强大的压力时都能够坦然以对 , 就是复原力强的表现 。
邻居姐姐从31楼跳下,家人还怪她不懂事:谁夺走了孩子的希望感?
文章图片
依恋、控制感和复原力共同构成一个人的希望感三角 , 任何一个因素缺失 , 都会让人陷入绝望 。 而且 , 它们总是互相影响 , 共同维系着人内心微妙的平衡 。
邻居姐姐从31楼跳下,家人还怪她不懂事:谁夺走了孩子的希望感?
文章图片
如何唤起一个人内心的希望感?
前面说过 , 希望感是在我们与现实的碰撞中逐渐形成的 , 也是在与现实的碰撞中逐渐消散的 。
要保护一个人的希望感 , 就是多做那些能够增强希望感的事情 , 少做或不做那些削弱希望感的事情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