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的百合|为什么我们总是会吵架?答案只有两个字( 二 )


读完了《从出生到独立》后 , 从心理学角度才意识到自己犯了自以为是的错误 , 而反思自己 , 原来我眼里的为孩子好 , 都做错了:
首先 , 孩子面对我的唠叨和愤怒 , 他反抗是一种正常的反应 , 也可以理解为生物进化的本能 。
更直白地讲就是当被别人冒犯或误解时 , 愤怒的反击可以保护自己免于受到伤害 , 这是人性的本能反应;
其次 , 当孩子生活上照顾得很好时 , 就忽略了情感上的照顾 , 这时候父母就容易忽视孩子内心的诉求;
最后 , 更多时候父母只是表达了自己的委屈与诉求 , 并没有考虑到孩子内心的感受 。
心理学认为 , 所有藏在深层情绪背后的愤怒和反抗 , 都是委屈在作祟 。 更简单来说就是那些没有被看到的期待与不被认可 。
不吵架 , 从好好倾听开始《从出生到独立》的作者认为 , 冲突本身不是问题 , 解决冲突的方法才是问题 , 而想要找到亲密关系的方法 , 就要找到情绪激动的原因 , 无非是两个根源:分不开和听不到 。
分不开是指自己的情绪和别人情绪分不开 , 简单来说就是在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在沟通过程中分不清哪些是自己的感受 , 哪些是别人的 , 于是就会将自己的焦虑和别人的愤怒混为一谈 , 这时候就会引发矛盾和冲突 。
比如说本身我们情绪就比较激动 , 没想到伴侣或孩子比我们更激动 , 这时候就表现出较低的心理成熟度 , 同时夫妻双方的焦虑还会传递给孩子 。
这就是情绪和理智分不开的情景 , 也可以说认为是情绪化的人容易发脾气或不冷静 。 如果想要理智一些 , 就是要将情绪与事实分开 , 少关注感受多在意事实 。 这时候就从“我感觉”变成了尊重客观事实 。
听不到就是既不能做到倾听对方 , 也不能做到接纳对方 , 耳朵听到的 , 眼里看到的 , 心里想到的全是对方的千般不如意 。
比如说在夫妻或亲子关系冲突时说的:多大点事 , 你至于上纲上线吗?好啦 , 不要多想了 , 别总是没事找事 。
你看 , 这样的沟通不仅没有做到倾听 , 更别提共情了 , 我们这样的反应 , 相当于告诉对方:你的情绪不重要 , 所以没必要讲了 , 讲了你还是没理 。
所以这样的沟通方式不仅导致了关系更加恶化 , 同时还增加了情绪失控的可能性 。 这时候正确的方法是非暴力沟通 , 也就是先描述事实 , 然后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 最后可以提出建议 。
这样的沟通和倾听才有效果 , 才能划定彼此的边界 , 不会让人有种被忽视和侵犯感 。 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察觉情绪 , 然后把别人的和自己的感觉区分开 。
其实很多时候吵架也好 , 冲突也好 , 都是因为一方觉得自己受了委屈 , 而不被理解 , 这时候只要做到察觉自我 , 然后学会倾听 , 保持不越界 , 就能让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中的矛盾消除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