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李慧(右二)在安置点开展心理援助 。四川省精神医学中心 供图
中新网成都9月15日电 (单鹏)“除了要重建家园 , 受灾民众的‘精神家园’也要重建 。 ”15日 , 四川省精神医学中心精神科副主任医师李慧在成都接受采访时表示 , 四川泸定6.8级地震后 , 重建个体心理健康是一个长期过程 。
据了解 , 亲身经历或目睹自然灾害等巨大创伤性事件 , 可能会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 PTSD临床具体表现为恐惧记忆的泛化、创伤性事件的闪回或噩梦、过度警觉以及情绪负面化等 , 并且PTSD的发生容易导致抑郁、焦虑等并发症 , 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 。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之后 , “心理援助”被写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 这是我国首次由政府倡导的大规模的灾害心理援助 。 2016年 ,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 四个级别应急响应均提出要做好“医疗救治、卫生防病和心理援助工作” 。
5日12时52分 , 四川泸定发生6.8级地震 , 截至11日17时 , 地震已经造成93人遇难 , 其中甘孜州遇难55人 , 雅安市遇难38人 。 另有25人失联 , 其中泸定县9人 , 石棉县16人 。
“灾后心理援助的目标是帮助受灾民众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 ”地震后的第三天 , 李慧一行从成都赶往泸定地震灾区 。 穿行在安置点一顶顶蓝色救灾帐篷中 , 李慧走访、观察、交谈 , 有针对性地提供心理援助 , 及时化解恐惧、焦虑、失眠等心理创伤 , “心理和生理是一体的 , 如果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之中 , 人的身体会发生变化 , 出现或加重某些疾病 。 ”
在积累了多年的临床经验后 , 李慧深知大部分人具备心理自愈能力 , 不靠心理援助也能从负面情绪中慢慢走出来;但一部分人却急需引导 , 他们在地震中失去了亲人或朋友 。 对于这类“重点人群” , 心理医生要扮演“倾听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 让他们尽可能毫无保留地表达内心感受 , 以便心理医生发现负面情绪、及时疏导 。
如何拉近与援助对象的距离、获取其信任 , 是灾后心理援助的一个难点 。 对此 , 李慧从“拉家常”的方式切入 , 问他们吃得好不好、住得习不习惯、晚上能不能入睡 。 这种“不说心理而做心理”的沟通方式 , 容易打开他们的内心世界 。
据李慧介绍 , 开展灾后心理援助工作 ,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 , 方法也有所区别 。 例如 , 孩子们存在情绪表达的困难 , 所以在安置点开展绘画、手工等活动可以帮助他们表达情感;而对于老年人 , 身体健康则排在第一位 , 所以要保证老年人恢复稳定的饮食和睡眠 。 此外 , 药物治疗也是有效的辅助手段 , 适量服用助眠药物 , 能够改善睡眠质量、恢复精神状态 。
【泸定县|四川泸定地震心理援助专家:重建“精神家园”是一场“长跑”】“心理援助不可能一蹴而就 。 也许未来生活中 , 某一个小的因素就会导致部分人出现情绪反转或爆发 , 因此心理援助是一场‘长跑’ 。 ”李慧表示 , 目前正在建立多级、纵向的心理服务体系 , 将心理援助从省级层面延伸到乡镇卫生院 , “除了在现场开展心理援助 , 我们还定期面向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开展培训 。 这样一来 , 民众在家门口也能获得专业的心理援助 。 ”(完)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四川荣县党员夫妻中秋节社区卡点抗疫 在各自岗位“同看一轮明月”
- 一周图片|失联的24名特警平安归来,直击泸定震后感动瞬间
- 石棉县草科乡的孩子们 | “9·5”泸定地震记者手记
- 泸定地震88人遇难:那位24岁女研究生,1小时前跟妹妹说做了噩梦
- 四川一小学班主任为51名同学设53个班干部岗位:网友称,不仅是荣誉,还是责任
- 祈愿妈妈安好!
- 四川地震带的人民为什么不迁移?
- 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成都抢修中心集结到位。|西南管道全力做好泸定地震应急保供
- 四川泸定堰塞湖风险消除,村民讲述:看到直升机转运伤员,亲人们聚在一起为遇难者守夜
- “婆婆莫怕,我们都是你的孙娃” 消防员12小时救援 31名被困村民安全转移丨泸定“9·5”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