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刘罗锅”:敢对乾隆“没大没小”,让和珅免于被凌迟处死

倘若提起清乾隆时期的名臣刘墉 , 也许很多人都对其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 感到此人十分陌生 。
最多有人能想到这个名字曾经出现在1999年央视播出的古装连续剧《宰相刘罗锅》之中 , 此片的主角正是清代名臣刘墉 。
片中的主角人物“刘罗锅”不是虚拟人物 , 他的历史人物原型恰为乾隆一朝的名臣刘墉 。
而之所以称刘墉为“罗锅”是因为刘墉身高近1.9米 , 在皇帝面前说话须略微含胸低头的刘墉久而久之就变得有些驼背起来 , 故乾隆总是戏称刘墉这个臣子为“刘驼子” 。
真实的“刘罗锅”:敢对乾隆“没大没小”,让和珅免于被凌迟处死
文章图片
乾隆皇帝戏称刘墉为“刘驼子”这件事让人不免感到这对君臣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不错的 。
实际上 , 乾隆皇帝的确很器重刘墉 , 他深知刘墉为人正直豁达、清廉机敏 , 中庸圆滑 , 是个值得信赖的忠义之臣 。
有人甚至说 , 抛却和珅不论 , 满腹经纶、博学多才的刘墉是唯一敢在乾隆面前“没大没小”之人 , 当年要不是刘墉 , 嘉庆帝早就将和珅凌迟处死了 。
可史实真是如此吗 ,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乾隆乃至嘉庆时期皆倍受信重的正直名臣刘墉 。
真实的“刘罗锅”:敢对乾隆“没大没小”,让和珅免于被凌迟处死
文章图片
刘墉——博学多才、出身于名门望族的“浓墨宰相”
公元1720年 , 清代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刘墉出生在清代名臣刘统勋的家中 , 刘家乃是官宦世家、书香门第 。
父亲刘统勋是雍正二年的进士 , 他勤勉踏实、忠言善谏 , 历任各部尚书、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要职 , 深受雍正皇帝的认可和信赖 。
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 。 因为父亲刘统勋一生清廉正派 , 故刘墉在31岁那年因父亲恩荫而直接以举人身份参加会试和殿试 。
真实的“刘罗锅”:敢对乾隆“没大没小”,让和珅免于被凌迟处死
文章图片
刘墉自幼受书香文墨的熏染 , 满腹经纶、才华横溢 , 在殿试后高中二甲第二名进士 , 被敕封为翰林院庶吉士 , 从此便踏入仕途、替皇帝理政分忧 。
刘墉入仕为官期间与其父亲一样正直清明、干练机敏 , 他厌恶科场的弊病和乱象并尽己所能地加以整顿、治理 , 得到了乾隆皇帝的称许和嘉奖 。
公元1756年 , 乾隆看中刘墉的才干和胆识 , 拔擢其为安徽学政 , 刘墉赴任履职前夕 , 乾隆皇帝还特意作诗相赠 , 足见刘墉所受到的重视和肯定 。
除了为官尽责、热忱清正之外 , 刘墉还有广博的才学和雅好 , 他喜欢收藏古籍孤本、奇石砚台 , 还酷爱挥毫泼墨 , 是清乾隆时期著名的书法家 , 人称其为“浓墨宰相” 。
真实的“刘罗锅”:敢对乾隆“没大没小”,让和珅免于被凌迟处死
文章图片
有人说 , 清朝并无“宰相”一职 , 但为何后世之人一提起刘墉就总是称其为“宰相”呢?!其实 , “宰相”本是唐宋时期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级别文官的通称 。
到了清代 , 朝廷内设的中书省负责把握理政的方向 , 在中书省内主事的最高级文官称为“中堂” 。
清代的索额图、和珅、刘墉、李鸿章等人都曾担任此职 , 他们皆称“中堂” , 也就是老百姓口中所说的“宰相” 。
在官场中沉浮历练了一生的刘墉 , 以极高的为官素养和敬业精神而深得皇帝的赏识与器重 。
真实的“刘罗锅”:敢对乾隆“没大没小”,让和珅免于被凌迟处死
文章图片
晚年的刘墉 , 不但被乾隆诏授为内阁学士 , 还受命担任《四库全书》的副总裁 , 极其低调地成为乾隆皇帝御座前的几大红人之一 。
处世圆滑机敏的刘墉深谙君臣之道 , 故能与乾隆皇帝始终相处甚好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