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夕亭|婆婆乞求媳妇复婚,却被怒怼:“我不是摇钱树,不想济贫”


东林夕亭|婆婆乞求媳妇复婚,却被怒怼:“我不是摇钱树,不想济贫”
文章图片
东林夕亭|婆婆乞求媳妇复婚,却被怒怼:“我不是摇钱树,不想济贫”
文章图片


我有酒和茶 , 你有故事 , 就来找我 。
点上面『关注』 , 你就是我的人了 。

01
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 , 戴尔·卡耐基说:“人并非生来就具有某些恶习和不良习惯 , 都是后天慢慢养成的 。 有些习惯虽然不好 , 但无伤大雅 , 可以不在意;而有些习惯则会成为幸福与成功的大敌 , 我们应该改正并坚决摒弃 , 否则这些恶习会影响我们一生 。 ”
有关人的观念、认知、习惯、能力等等 , 都可以从这个角度去解释 , 这些东西都不是天生的 , 而是后天慢慢养成的 。 在养成的过程中 , 稍有不慎就会有不好的东西出现 , 我们应该及时发现并改正 , 否则任由对自己不利的东西一直延续 , 肯定对我们不利 。
【东林夕亭|婆婆乞求媳妇复婚,却被怒怼:“我不是摇钱树,不想济贫”】比如对待贫富的态度 , 有的人虽然条件不好 , 但是却能安贫乐道 , 不羡慕嫉妒别人 , 不对别人阿谀奉承 , 也不顾影自怜 , 而是专心过自己的生活 , 脚踏实地一步步朝前走 , 有些则相反;有的人虽然条件很好 , 但不会为富不仁 , 也不骄纵狂妄 , 依旧安分守己 , 做该做的事 。
如果抛开现实世界的规则来说 , 怎样做都算不上错 。 但我们没办法抛开现实世界的规则 , 因为我们生活在现实世界中 , 守规则的行为才算正确 , 反之则是在犯错 , 犯错就会受惩罚 , 谁也逃不过 , 就像下面这个女人谈及她的婆婆时所说:
『虽然说人生在世不该为富不仁 , 但在我看来 , 如果是靠自己的能力过得好了 , 稍微放肆一些也没什么大不了 , 只是别为非作歹就行 。 而对于那种靠别人过得好的人来说 , 没有任何理由放肆 , 尤其不该对自己依靠的人不敬 , 否则失了靠山 , 苦的是自己 。
如果年轻人不明白这个道理还情有可原 , 毕竟年轻 , 涉世未深;而如果一个人一大把年纪了还不明白这个道理 , 真的天理难容 。 比如我之前那段婚姻中的婆婆 , 明明是在我进门以后依靠我才过得好 , 但是她却自认为了不起 , 好像是我在依靠她一样 , 处处对我不尊重 , 结果在我离婚以后 , 她又重新回到了原来的苦日子当中 。
俗话说 , 由俭入奢易 , 由奢入俭难 , 她尝到过好日子的甜头以后 , 再让她过苦日子 , 她过不惯 。 为了重新过上好日子 , 她乞求我跟她儿子复婚 , 我拒绝了 , 因为我不是摇钱树 , 我也不想被人当成摇钱树 , 不想济贫 , 尤其不想接济不值得我接济的人 。
人到晚年 , 贫而无谄 , 富而无骄 , 才是智者 。 而她 , 偏偏反着来 , 富不是靠自己真富 , 却骄纵狂妄;贫是咎由自取 , 却不懂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 实在可悲 。 』
02
前面那个女人提到了《论语》中子贡问孔子的一句话:“贫而无谄 , 富而无骄 , 何如?”
孔子回答说:“可也 , 未若贫而乐 , 富而好礼者也 。 ”意思是 , 可以是可以 , 但不如贫时安贫乐道 , 富时知书达理 。
子贡所表达的是“不该做什么” , 孔子所表达的是“该做什么” , 综合来说就是:不管贫与富 , 都应该具备“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觉悟 , 把不该做的事摒弃了 , 把该做的事发扬光大了 , 在顺应现实规则做人做事 , 路才会越走越宽 , 而且可以活得坦坦荡荡 , 问心无愧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