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俗话说|一位70后感慨,家中出现这三类“老人”,只会让儿孙活得痛苦


01俗话说|一位70后感慨,家中出现这三类“老人”,只会让儿孙活得痛苦
文章图片
01
俗话说 , 家有一老 , 如有一宝 。
家庭中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 那就证明这个家庭有了一个“定盘针” , 足以让家庭逐渐走回上坡路 。
一般来说 , 有德高望重的老人在家庭中打理日常的事务 , 那年轻人也能轻松不少 , 至少没有过多的家庭压力 。
可是 , 在生活中 , 既然存在着德高望重的老人 , 那肯定也会存在“毫无德行”的老人 。 前者是家庭的栋梁 , 后者是家庭的蛀虫 。
一个老人的好坏 , 足以影响子孙后代的发展 , 也会影响一个家庭的未来 。
不过 , 在现实当中 , 我们都不敢说老人的不好 , 而是顺着老人的性子去生活 。 这样的做法 , 其实是不正确的 。
做人孝顺 , 那自然是好事 。 可做人过分愚孝 , 那就不是好事了 , 而是一件坏事 。 更严重一点 , 还会让无德的老人得寸进尺 。
也许 , 当人遇到了这些无德的老人之后 , 自然就会明白“愚孝”和“盲目顺从”的危害 。
01俗话说|一位70后感慨,家中出现这三类“老人”,只会让儿孙活得痛苦
文章图片
02
张先生:老人无德 , 祸害一家 , 不能对他们过分纵容 。
张先生今年已经45岁了 , 而他的父母也已经67岁了 。 一般来说 , 中年人对于父母的感觉 , 应该会特别亲切 , 因为他们也身为父母 , 自然明白父母的艰辛和不易 。
可是 , 张先生却对父母没啥好感 。 也不是说张先生不孝顺 , 而是张父张母过分蛮横无理 , 让张先生特别心塞 。
父母刚退休的时候 , 张先生便对父母特别好 , 认为父母辛苦了一辈子 , 应该要过点幸福的好日子 。
照顾了父母一段时间 , 张先生觉得父母的要求越来越高 , 不是这里要买保健品 , 就是那里要更换差不多六位数的家具 。
张先生觉得 , 既然父母有需求 , 那身为儿子的自己就得尽量满足父母的心愿 。 因此 , 张先生掏了二十万出来 , 让父母高兴了一把 。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 , 父母便跟张先生说 , 他们想给小儿子盖房子 , 也就是张先生的亲弟弟 , 希望他能出个五十万来帮助这个亲弟弟 。
这一次 , 张先生却没有答应 。 在他看来 , 五十万不是什么小数目 , 况且弟弟的生活理应他自己来负责 , 为何要牵扯到别人呢?
可是 , 父母却觉得张先生不孝顺 , 违逆了他们的心意 。 于是乎 , 他们便到处说张先生不好 , 是个不孝子 , 让家人寒心 。
就是这一件事 , 让张先生跟父母的关系出现了裂痕 。
01俗话说|一位70后感慨,家中出现这三类“老人”,只会让儿孙活得痛苦
文章图片
03
上文中的张先生 , 其实他也没做错什么 。 不是父母所说的任何一件事 , 儿女都需要完全办到 。 尤其是那些要求过高的事儿 , 儿女也应该要学会拒绝 。
张父张母明显就是偏心小儿子 , 而没有在乎大儿子的死活 。 如此做法 , 本就不公平 , 也体现了老人家的蛮横无理 。
可以说 , 如果家庭出现这三类老人 , 相信家庭中的每个人都会活得痛苦 。
第一类老人:蛮横无理 , 不懂得体谅儿孙后辈的老人 。
身为家中的长者 , 理应体谅儿孙后代的不易 , 站在儿孙的角度替他们想问题 。 可是 , 现实中的老人却喜欢我行我素 , 认为自己是家庭的中心 。
就像上文的张父张母 , 他们觉得自己是家中的长辈 , 儿子就得完全听他们的话 。 倘若儿子说出了一个“不”字 , 就代表了儿子的不孝顺 。
跟这样的老人相处 , 其实特别麻烦 。 并不是说老人家要求儿女做事不好 , 而是说老人过分蛮横 , 不体谅儿女的死活 , 这就有问题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