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一代连环画大家贺友直先生诞辰100周年 。 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等与澎湃新闻将联合主办贺友直先生(1922年11月-2016年3月)诞辰纪念大展“小人书大智绘”特展 。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从今天起将陆续刊发贺友直先生生前友人及相关学者专家纪念贺友直先生的纪念文章 。
本文是知名摄影师丁和撰写的回忆文章 , 讲述他印象里的贺友直先生 , 如父如友 , 酒到酣畅时 , 贺友直喜欢在酒瓶上题字的往事 , 尤见率真风趣处 , “贺伯伯更多时候像个朋友 。 酒到酣畅 , 我们变得‘没大没小’ , 他会说‘酒逢知己千杯不多’ 。 ”
本文图片
贺友直赠送作者的自画像
从我的办公桌抬头看屋顶 , 是一个灯箱 , 灯箱里的灯片出自于贺伯伯(贺友直老)的绘画 。 画的是老式石库门房子的门框里 , 身着旗袍的妇人正挽着满满当当的菜篮子跨进门槛 。 迎面穿长衫的男子夹着香烟开门迎入 。 透过他身后天井可以看到客堂间的祥云纹雕饰墙、中式案几上供着的财神菩萨和一座西式台钟 。 仔细看 , 还有角落里一把鸡毛掸子 。 这是石库门生活里一个普普通通的瞬间、一对老夫老妻的日常 。
我时常把这对夫妇想象成贺伯伯夫妇 。 如果说老一辈上海人身上具有一种融入于内外的体面和朴实 , 那他二老必然是我心目中的代表人物 。
本文图片
贺友直夫妇在家门口旧影
本文图片
贺友直
认识贺伯伯之初 , 我的风衣品牌正值兴隆 。 他曾特意给我画了一幅老上海街景画 。 一排连体小楼 , 其中一栋挂了招牌 , 叫做“丁和记” 。 只见“丁和记”成衣铺的楼下量体裁衣如火如荼 , 楼上窗旁画了我和老友汪大刚 。 两人正兴致勃勃摆弄相机 , 沉浸在“拍照片”的小世界里 。 另有一幅画叫做“比上虽不足 , 比下感有余” 。 他将自己画了进去 , 以充满市井情趣的排队买菜景象隐射画中自己的处世和心态 。 通过这两幅画 , 贺伯伯不但把我的经历、兴趣呈现在画笔下 , 也把他的人生哲学传递给我 。 令我每次观看这两幅画 , 心里都有热流涌动的感觉 。 回忆和贺伯伯在一起 , 也是在快乐中收获智慧和灵光的时候 。 他好酒 , 爱吃肉 。 画好画的头等大事是惦记吃 。 每到饭点就围着在灶台间忙碌的阿姆(贺师母)鬼鬼祟祟打转 。 看到有中意的菜要出锅 , 听阿姆说一句“马上好嘞” , 他就心满意足地备好他的“生命口服液” , 坐等 “投喂” 。 我常去他们家蹭饭 。 贺家家教严格 , 伯伯与子女在席间很严肃 。 我这个嬉皮塌脸的小辈不仅酒量不错 , 还善于活跃气氛 , 是个受欢迎的“酒友” 。 长久相处 , 我与贺家人相交甚好 , 被贺伯伯对外宣称是家里的“阿六头” 。 跟伯伯在一起的时候 , 陪他说说嬉话 , 听他讲人生故事 , 领会他的处世哲学 。 谈人情 , 他说:“人是不能放在天平秤上面称的”;谈事情 , 他说:“复杂事情简单做”;谈艺术 , 他说:“看得懂 , 搭得拢” 。 这些良言 , 真像是一位父亲对孩子的点拨与耵聍 , 言犹在耳 。 我每每回想 , 就是又一遍复习 。
本文图片
创作中的贺友直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东八区的先生们|《东八区的先生们》,一味物化女性等不来收视率|新京报评论
- 杨兴权|《冰雨火》东哥自投罗网,余先生“功亏一篑”,毒枭大BOOS,怎么了?
- 剩女|瘸腿算命先生,花130块娶聋哑傻“剩女”,他们的故事,我不敢看
- 瘸腿算命先生,花130块娶聋哑傻“剩女”,他们的故事,我不敢看
- 男性群像剧来袭,《东八区的先生们》爱情上,谁都逃不过真香定律
- 杨兴权|《冰雨火》余先生就是杨兴权,郝东想金盆洗手,姜磊继续坑舅舅
- 东八区的先生们|男性群像剧来袭,《东八区的先生们》爱情上,谁都逃不过真香定律
- 东八区的先生们|轻喜剧《东八区的先生们》定档8月31日,张翰杜淳成室友
- 夫妻|田先生,你好
- 男人处理感情的方式,其实《好先生》早已告诉了我们,别还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