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一般有什么风俗?清明的气候怎么样?

  清明的民俗有哪些   扫墓祭祖
  寒食、清明扫墓的民俗在唐代时已经相传成俗,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寒食民俗的上坟祭扫列入礼典,允许士庶和王公以下官员行一样的上墓拜扫礼,以展子孙孝思 。[1] 上墓奠祭准备祖先生前爱吃的食物,祭拜后哀泣辞别,可在看不到祖先坟墓的地方食用祭品馀馔,不可作乐,表示孝子之情 。从唐以来,每年到了这时,全家上坟扫墓成了家族重要行事 。
  踏青
  踏青,又称踏春、游春、寻春,是清明时节人们喜爱的活动之一 。清明时节,春光明媚,风和日丽,正是郊游散步的好时机,男女老少结伴而行,或到山间采摘花草,或到水滨嬉戏洗浴,极有益于身心健康 。宋代诗人吴惟信有诗赞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
  和踏青相关,清明还出现了戴柳踏青、放风筝、荡秋千、百戏表演等一系列活动 。
  插柳戴柳
  柳树生命力强盛,古人说柳枝具有辟邪功能,「取杨柳枝着户上,百鬼不入家」(北魏《齐民要术》) 。戴柳、插柳是古人寒食节、清明节的习俗,传说追溯到春秋时代晋文公纪念忠臣介子推 。宋代时民间上坟扫墓之后,往往折下坟墓边的柳枝插在坟上,也把柳枝带回家,插在门楣上以辟邪 。陆游说的「人家插柳记清明」就是这般表现(《春日》) 。
  举新火 柳之火
  寒食禁烟灭火,不举炊只吃冷食,一到「清明节日颁新火」(唐代和凝《宫词百首其二十六》),清明节是皇宫中鑽木取新火、颁新火的日子 。春天取榆柳柴作新火,称为「柳之火」 。
  斗鸡、斗卵
  寒食、清明斗鸡、斗卵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 。《吕氏春秋·察微》记载,「鲁季氏与郈氏斗鸡」 。北朝至隋代的《玉烛宝典》记载,「寒食此节,城市尤多斗鸡、斗卵之戏 。春秋(时代)季郈鸡斗延及鲁邦」 。
  斗鸡是唐代时一种普遍的娱乐活动,文人墨客留下不少斗鸡的诗篇 。孟浩然诗写临寒食情景「喧喧斗鸡道,行乐羡朋从」(《李少府与杨九再来》) 。「斗鸡道」显露了斗鸡风尚的普遍,当时民间设有斗鸡场,就连皇上也喜欢玩斗鸡 。
  除了斗鸡,人们也斗卵(斗鸡蛋) 。斗鸡卵怎麽玩?南北朝风土志《荆楚岁时记》记录,斗鸡卵指画鸡蛋或者凋镂鸡蛋相互比赛,也用来馈赠远方的亲朋 。古代的富豪之家,不仅在鸡蛋上染出蓝茜杂色,还再加以凋镂 。白居易诗描写斗鸡卵的巧美:「玲珑镂鸡子,宛转彩球花 。」(《和春深二十首 其十六》)为什麽要凋卵?用意在于「发积藏、散万物」,含有激励人从春天出发,激发一年新元气的意思 。
  品骑火茶
  清明前后,细雨霏霏,清明之气润茶叶,孕育了好茶 。清明节採的茶有个专有名称叫「骑火茶」;火指举新火日也就是清明节 。唐末五代毛文锡《茶谱》记载了「骑火茶」与清明节的关联:「龙安有骑火茶,最上,不在火前,不在火后故也 。清明改火,故曰骑火 。」
  清朝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到杭州,在杭州名茶区天竺观看了茶叶的採製,作了《观採茶作歌》,诗中就讚赏骑火茶不老、不嫩,品质最好,「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 。清明之气化育天地万物,清明节的茶得其精华;採骑火茶年中仅得一天,饮骑火茶也是清明节一珍 。

  清明节的气候   每年4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15度交“清明”节气 。“清明”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之意 。“满阶杨柳绿如茵,画出清明三月天”、“佳节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等,正是对“清明”时节天地物候的生动描绘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