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 | 不和旁人生气,不和家人生气,不和自己生气


夜读 | 不和旁人生气,不和家人生气,不和自己生气
文章图片
夜读 | 不和旁人生气,不和家人生气,不和自己生气
文章图片
来源:京博国学(ID:jingboguoxue)作者:樱桃主播:田晓敏编辑:江梓依(实习)文章已获转载授权 ,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账号授权一条蛇爬过一根锯子 , 不慎被割伤 , 它很生气 , 转身狠狠地咬住了锯子 。 结果不出意外 , 嘴被割破了 。
蛇愤怒了 , 它认为锯子在攻击自己 , 于是它用整个身子缠住锯子 , 用尽全身力气想令其窒息 。 或许这条蛇到死都没明白 , 真正害死它的并非锯子 , 而是自己的坏情绪 。
控制不了情绪 , 它就会吞噬我们自己 。 放眼过去 , 那些取得成就的人 , 都懂得控制好自己的脾气 。 因为他们会判断怎样对自己有益 , 而不是凭着自己的性子做事 。
情绪人人都有 , 将它爆发出来是本能 , 而妥善控制好则是一种本领 。 情绪若不加以控制 , 任其肆意发展 , 就会变成洪水猛兽 , 吞噬掉所有美好与幸福 。
不和旁人生气 , 活出修养
画家陈丹青说:“我几乎从来不生气 , 因为我认为没必要 , 有问题就去解决 , 不要让别人的错误影响自己 。 ”
更多内容↓↓↓
夜读 | 不和旁人生气,不和家人生气,不和自己生气
文章图片
《庄子·山木》篇中有一个故事 。 一个人在乘船渡河的时候 , 眼看迎面一艘木船要撞了过来 , 这人喊了几声没得到回应 , 于是愤怒大骂船里的人 。
结果撞上来的是一只空船 , 刚才还满腔怒火的人 , 脾气瞬间消失了 。
这个人生气的原因和撞船无关 , 和船上的人有关 , 这是认知决定着的情绪 。
费斯汀格法则指出: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的事情组成 , 而另外的90%则是由我们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
换言之 , 生活中只有10%的事情是无法掌控的 , 而另外的90%都是我们的认知 , 它是可以改变的 。
季羡林和臧克家在饭馆吃饭时 , 曾发生过一件事 。
季羡林因为帮忙扶起一个摔在地上的孩子 , 而被孩子妈妈误以为在欺负小孩 , “一个大人干嘛欺负小孩?要是我儿子受伤了 , 跟你没完!”
周围的顾客看不下去 , 指责女人蛮不讲理:“是孩子自己摔倒了 , 这位先生好心帮你扶起他 , 你怎能不问青红皂白就骂人呢?”女人这才悻悻地走了 。
事后 , 臧克家问季羡林 , 明明被误解了 , 为何不还嘴?季羡林笑着说:“和一个骂你的人爆粗口 , 接下来就是无休止的争辩 , 这是一个不好的开始 , 我不回嘴 , 就斩断了这个不好的开始 。 ”
开口骂人的一方 , 其实是变相承认了自己的失败 。 我们不还嘴就是胜利 , 既然胜利了 , 为什么还要和她斗气呢?
俗话说:“海纳百川 , 有容乃大 。 ”生气 , 其实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 若无其事才是最狠的报复 。
我们对事件有什么样的认知 , 决定了我们有怎样的情绪 。
不和家人生气 , 活出舒心
在一次访谈中 , 主持人问周国平:“为什么我们都把好脾气留给外人 , 却把坏脾气留给最爱的人?”
这位一向儒雅的哲学家却说:“其实这个错误 , 我也常常犯 。 ”
周国平还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 , 但克服本能 , 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种教养 。 ”
真正有教养的人 , 不会把礼貌尊重只留给外人 , 也不会把脾气暴躁留给最亲近的家人 。 再烦躁 , 也要给家人留一些温情;再难过 , 也要给家人留一个微笑 。
家是温暖的港湾 , 不是出气筒 , 把消极的情绪拦在门外 , 生活才能活出温暖舒心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