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盼儿子到怕儿子:只生一个女儿为何盛行东北农村?( 二 )
首当其冲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们思想的转变 。 过去人们眼中男孩千好万好 , 女孩一文不值 。 可新中国成立之后 , 蜕变的不仅仅是中国的国力、政策、经济 , 更有人们的思想 。
人类能在自然界中的生物中脱颖而出 , 成为“高级动物” , 主要源于人类会思考并且思想不断进步、优化 。 也许刚开始废除封建制 , 人们会一时之间改不过来过去根深蒂固的思想 。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 , 人们开始摒弃过去的思想 。
文章图片
同理 , 人们在一开始被限制生育时会有千万种不适 , 可人类的接受能力实际上是远远大于人们所以为的接受能力的 , 从70年代到80年代 , 十几年的时间 , 人们已经能接受只生一个孩子的转变 , 对于女儿的偏见也不再像过去这么多 。
除此之外 , 人们的消费观念的转变也对生育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 人生短短数十载 , 从牙牙学语到面临死亡 , 人们一生转眼就到了尽头 , 可许多人一生围着家庭、孩子 , 到了临近死亡时 , 才恍然发现自己从未认真欣赏过世间的美景 。
人们意识到在这短短的一生中 , 更加开心地活着才是不枉费自己来人世间走一遭 。 这样地意识转变使得人们在消费观上有巨大的转变 。
文章图片
消费观变了 , 人们在各方面的开支变大了 , 多生孩子就成为了一种负担 , 多一个孩子就意味着人们的消费就要更多 , 于是人们更加坦然地接受了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 。
养儿防老 , 许多人生儿子的执念是来源于防老 , 但人们渐渐发现 , 养儿不一定防老 。 在封建时代 , 多数帝王都奉行孝道 , 男人们为了自己的仕途于前程 , 便随着帝王追随孝道 , 可事实上 , 孝道更多的是一种道德约束 。
这种道德约束并不能约束每一个人 。 于是人们发现 , 儿子并不一定能保障自己年老之后的生活 。 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 。
我们时常在网络上、新闻上看到儿子儿媳虐待老人的新闻 , 而相比之下 , 更为感性的女儿反而会出于不忍与心软对老人照拂一二 。 既然女儿也能在自己年老之后为自己提供一定的保障 , 人们自然不再执着于生儿子 。
种种原因 , 导致许多农村人由原本的宁愿超生多生也要生儿子 , 变得不再想要生儿子 , 愿意只生一个女儿 。
文章图片
尊重每个生命
事实上 , 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 , 都是生命 。 过去那种生了女儿便抛弃甚至将其溺死的行为让人觉得心寒与可怖 , 这是如今这个时代的人们不赞同的一种行为 。
每个孩子的降生都是一个新生命的诞生 , 我们应该要尊重每一个生命 , 既然她已经存在 , 便需要得到善意的对待 , 每个处于襁褓之中的孩子都有活下去的权利 。
父母给了孩子生命 , 让孩子有机会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 , 可却又因为孩子是女儿要剥夺她的生命 , 这对她来说无疑是不公正的 。
好在人们如今已经摒弃了过去的这些不公平的想法 , 社会对女子的包容性也越来越大 , 这些现象是让人欣慰的现象 , 也象征着中国人在思想上的进步 , 思想进步了 , 国家更会进步 。 善待每一个孩子 , 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 这是生命的真谛 。 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从盼儿子到怕儿子:只生一个女儿为何盛行东北农村?】责任编辑: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会做小三的女人从这里能看出
- 这处毛发厚的男人大都非富即贵
- 洛阳是哪几个朝代的首都
- 因看到儿子写的“象形文字”,广西爸爸气的咆哮,还能考上大学吗
- 1936年,陈渠珍儿子发现父亲失声痛哭,原因竟是一位19岁藏族女孩
- 从养龙专业户的正能量,来看薛宝钗的高冷人设
- 薛宝钗|从养龙专业户的正能量,来看薛宝钗的高冷人设
- 儿子到了叛逆期做父母的该怎么处理
- 儿子突患眼疾要摘除眼球,单亲妈妈花70万想保住,结果心碎
- 历史上吕不韦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