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 不要轻易分手,以及不要轻易离职( 二 )
自我觉察与自我调整是第一步 。
可是,单单去意识到自身可能拥有以上特质是远远不够的 。
从心理需求层面来看,频繁分手或跳槽的人之所以“一遇到困难就躺平”,可能是个体的心理预期未被满足的行为后果 。
每个人在进入一亲密段关系或开始一份新工作的时候,多少会抱有一定的心理预期 。
拿工作来举例,不少年轻人在刚毕业的几年内,常常会面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 。
当社会发展到现今这样一个注重个性多元化、外部选择机会日益增多的时代,人的心理需求是否在工作岗位上得到满足,能力特长是否得到有效地开发,对个体的职业稳定性具有关键影响 。
此外,很多年轻人在选择满足自己对高生活质量需求的同时,也选择了不得不面对通过职场竞争来获得更多劳动报酬这一残酷的现实条件 。
面对工作经验上的不足,他们只能退而求其次,用年龄优势来换取经济能力上的提升 。
文章图片
“潇洒”离开未必是好的改变
刚过去的夏天,B站热映了一部阚清子新剧——《突如其来的假期》 。
该剧中,阚清子扮演了一名不按常理出牌的30岁单身女性“榴莲” 。
在剧中,她理直气壮对逼婚“Say No”;辞职时当着领导面摔文件;将爱咋咋地的个人Style贯彻到底……
剧中诸如此类、个性鲜明的“反内卷言行”,让人看完又爽又治愈 。
文章图片
【离职 不要轻易分手,以及不要轻易离职】(b站)
很多网友表示喜欢“榴莲”的性格 。
网友被精准“挠中”的爽点,是透过女主剧中言行所传递出来的东西——对待工作和爱情的潇洒处世观 。
文章图片
(豆瓣)
但小编想在这里去尝试剥开女主“榴莲”的人设之壳 。
首先,女主是一名出生于中产家庭的“试管婴儿”,光是这个人设就足够特殊、引人入胜 。
此外,女主不按常理出牌、桀骜不驯的性格是颇为反常规的 。
编剧正是抓住了“榴莲”身上一系列无法复制的个人特质,才成功将她的人设立在了观众面前 。
可剧情终究是剧情 。
在现实中,“榴莲”的言行能在多大程度上带给人们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呢?
对于大多数的我们来说:既没有丰厚的家底来支撑我们轻易离职,也没有修炼出在爱情里无论如何都伤得起的强心脏 。
因此,“潇洒离开”未必会为我们带来某种好的改变 。
还是拿频繁跳槽来举例 。
小明本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国企做人事工作 。
入职两个多月后,小明发现领导让他做的是部门工作档案与仓库管理的工作,没有让他接触人事相关的任何工作 。
于是,小明感到十分委屈和不公,一气之下就辞职走人了 。
文章图片
(soogif)
第二份工作,虽然不再做杂事,但依然是每天重复机械地统计报表 。
这次还是没坚持到三个月 。
第三份、第四份……每一份都坚持不到半年 。
至此,小明发现,在辞去第四份工作后,由于频繁跳槽的缘故,新公司对他的满意度越来越低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女人,永远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
- 逆向思维:赚钱就是你要学有用的东西,不要学有道理的东西
- 和领导关系越好,越不要有不尊重领导的行为,会被领导反感
- 《今生有你》40多岁被离职的老赵:他的话,揭开职场人的隐痛
- 作者:黎荔这是一个落叶萧萧的季节。|不要辜负了落叶
- 现在的小两口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 孩子为啥喜欢奶奶家?不要怪孩子太“现实”,主要是这3方面原因
- “找个爱我的人谈恋爱 不要和苦追过你的人结婚,其实原因很简单
- 男人过了60岁,不要再做这些事情,过来人告诉我们哪些事情
- 社会怪象:年轻人不要996,却偏爱临时工,工资日结这么香
- 十年没有升职,赌气准备离职,老板让做经理,我却自己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