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船闸 中国历史最古老的船闸

导语:众所周知,中国是建造船闸最早的国家 。小编有些朋友想学习更多关于船闸的知识,那么,小编就跟朋友们来介绍一下,中国最早的船闸是什么?中国历史最古老的船闸是什么?下面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最早的船闸 中国历史最古老的船闸】中国最早的船闸
船闸
最早的船闸是灵渠,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凿灵渠,设置陡门,又称斗门(今名闸门),用以调整斗门前后的水位差,使船舶能在有水位落差的航道上通行,这种陡门构成单门船闸,简称单闸,又称半船闸 。2010年12月21日,考古专家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地段发掘了京杭大运河上的一座船闸遗址土桥闸,这是大运河船闸的首次完整发掘 。土桥闸始建于明成化七年(1471年),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拆修 。本次发掘的土桥闸由闸口、迎水、燕翅、分水、燕尾、裹头、东西闸墩及南北侧底部保护石墙和木桩组成,规模宏大、建造精细、坚固结实,逆流数百年而无明显变形,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古代建筑与治水工程技术具备相当高的水平 。这对于研究大运河的水工设施、运河沿岸的物质文化习俗、认识大运河在中国古代交流与沟通中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
船闸又称“厢船闸”,由闸室、闸首、闸门、引航道及相应设备组成,是利用向两端有闸门控制的航道内灌、泄水,以升降水位,以保证船舶顺利通过航道上集中水位落差的厢形水工建筑物 。船闸是应用最广的一种通航建筑物,多建筑在河流和运河上,为克服较大的潮差,也建筑在入海的河口和海港港池口门处 。
灵渠的历史
灵渠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为开拓疆土,发兵50万大举进攻岭南 。因山路崎岖,粮草不济,加之受到百越人的顽强抵抗,秦军竟然3年不能取胜 。于是秦始皇令监御史禄开凿灵渠以通粮道 。由于修建了灵渠,秦王朝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 。大批北方军民迁徙岭南,从此岭南地区正式归入中原王朝版图 。
灵渠开通之初,最早被称为“秦凿渠”,后来因为河水借用了古澪河故道,被称为“澪渠” 。唐以后改为“灵渠” 。灵渠肇始于军事战争,却在2000多年的通航中,成为沟通中原地区和岭南地区以及中国古代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要道,促进了中原与岭南及沿海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带给后人无数的恩泽 。
灵渠的整体工程
灵渠的整体工程可概括为两个部分,一是枢纽工程,包括大小天平和南北两陡;二是渠系工程,包括南渠、北渠,以及附属建筑物 。每一个部分都有着明确的分工,蕴含着许多伟大的设计 。
大小天平呈108度的“人”字形夹角排列,两个坝面连为一体 。其顶端就是用巨石叠砌而成的犁铧形状的建筑物,称“铧嘴” 。铧嘴把上游来的海洋江一劈为二,三分水流入漓江,七分水则奔湘江而去,这就是著名的“三七分派” 。这样的分配,既保证了南渠的通航,又不使湘江因此缺水 。这样的设计,在2000多年的运行中已经证明是很科学的 。
为了抵御洪水的冲击,大小天平坝体断面设计为梯形,坝顶面上用巨石平铺,每两块巨石间的接缝处有两个鱼尾槽,用一块铁锭将其牢牢固定 。下游坡面的构建方式是用条石竖直嵌砌,外形如鱼鳞状一般,被称为“鱼鳞石” 。历经2000多年洪水无情地冲刷和撞击,两个坝体安然无恙,依旧发挥着重要作用,体现了古人高超的智慧 。
灵渠的渠系工程分为南北二渠 。经小天平分流出去的三分水,全长30千米流入漓江的渠道,叫南渠,是运河承担运输任务的主要河道;而大天平分出的七分水流进湘江的渠道,叫北渠,流程虽然只有区区4千米,但却是沟通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的必经之路,在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而多被历代文人所吟诵 。明朝状元鲁铎坐船经此地时,就发出过这样的感叹:“一道源泉却两支,右为湘水左为漓 。谁知万里分流去,到海还应有会时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