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家长与师生阅读2180:“您已经诅咒儿子多久了?” 这故事值得父母深思…( 二 )


儿子说:“爸爸 , 我当然原谅你啊!”
然后他张开双臂 , 拥抱了自己的父亲 , 他们父子的关系从此开始升温 。 然而 , 这对父子俩关系缓和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是从这对父母开始为儿子祝福时开始的 。
我不是很理解这是什么原因 , 但当我们愿意祝福他人而不再诅咒他们时 , 上天也会看重我们的祝福 。 我们种的是什么 , 收的也是什么 。
如果我们撒下诅咒的种子 , 我们就会收到“诅咒”;若我们撒下祝福的种子 , 我们的收成就会是祝福 。
推荐家长与师生阅读2180:“您已经诅咒儿子多久了?” 这故事值得父母深思…
文章图片
04
回到生活中 , 故事里的“诅咒”究竟是指什么呢?
1.谎言
很多家长会为了挣脱孩子的纠缠而撒谎 , 同时认为孩子都很好骗 。 其实孩子是很聪明的 , 他们可以发现我们许多错漏的细节 , 而这时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被抛弃的那个 , 就像个累赘一样 。
此时他们会有这些负面情绪:失落、安全感缺失、自卑、失去信任感 。
2.束缚
有时候 , 家长为了让孩子听话 , 提出的很多要求 , 并不是为了孩子好 , 只是为了方便自己 。 比如 , 家长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 , 强迫孩子跟随自己的想法、做法 , 而且很自信的认为自己是对的 , 孩子的感觉一定跟自己一样 。 可有时这样的自信 , 会让家长逼迫孩子做一些违心的选择 , 否则就是不听话 , 孩子作为无法自主的个体 , 这种时候“听话”会变成紧箍咒 。
此时他们的负面情绪会有:愤怒、不满、压抑、抱怨 。
3.不沟通
家长作为孩子第一个朋友 , 也是孩子最重视的朋友 , 他们最希望的就是能与家长随心所欲的沟通 , 相互理解 。
许多家长很喜欢说:“我知道你想什么呢?我也是从你这个年纪过来的 。 ”
可人一旦成长 , 改变是必然的 , 这也是我们都嘲笑自己儿时做过的种种傻事的原因 。 而家长们用成长后的想法 , 要求孩子不要做那些“傻事” , 同时又自诩“理解” , 很容易造成孩子封闭自己 。
这种时候他们的负面情绪会有:孤独、悲伤、无助、失落 。
4.无用的对比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 教育孩子不应是统一模式 , 而要因材施教 。 告诉孩子 , 成功不在于角色的大小 。 父母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 , 关键在于:让孩子学会跟自己比赛 , 以自己的速度成长 。
一味地对孩子表示不满、求全责备 , 带给孩子的是负面信息 , 会让孩子怯弱、抑郁 , 甚至产生厌世情绪 。
别瞧别人家的孩子 , 大胆为自己的孩子喝彩 , 相信自己的孩子会创造奇迹!
5.乱贴标签 , 轻易断言
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成为“笨蛋” , 请在平日里多多赏识你的孩子 , 翘起你的大拇指 。 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你做不到 。 ”
孩子需要赏识 , 他们渴望被肯定;给孩子一个机会 , 让他去锻炼 , 驱除心中自卑的阴影 。
推荐家长与师生阅读2180:“您已经诅咒儿子多久了?” 这故事值得父母深思…
文章图片
05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要善于发掘孩子的优点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 身上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 如果你只看到了孩子的缺点 , 并一直喋喋不休盯着缺点不放 , 不断地放大缺点 , 那孩子肯定会畏手畏脚 , 什么都不敢做 。 记住 , 要发现孩子的优点——也许他英语不行 , 但是可能他数学很好呢?他也许不够机灵 , 但他一直很努力呢?
做父母的 , 要善于发掘孩子的优点 , 而不是无限制的放大缺点 , 并唠叨个没完 。
2.不要吝啬你的表扬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