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幅“闹学图”里的哲思与忧思
文章图片
明张宏《杂技游戏图》局部
文章图片
▲清华嵒《桐屋闹学图》局部
文章图片
◎杜汭
展览:众生百态——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三期)
展期:2022年8月30日-10月30日
地点: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书画馆
【两幅“闹学图”里的哲思与忧思】近日在故宫文华殿展出的《众生百态——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中 , 有两幅古画都描绘了古代学堂的课间时光 , 其一是明代张宏的《杂技游戏图》长卷中的一段 , 另一幅则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华嵒所绘《桐屋闹学图》 。 虽然表现的是同一个题材 , 但是这两幅画无论是笔墨技法、构图布局 , 还是细节内容上都不尽相同 。
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学堂题材为何被画家们如此喜爱呢?两位画家笔下的学堂又表达了他们怎样的想法呢?
文艺作品中的“闹学”
安静规矩的课堂千篇一律 , 课闲的各种玩闹各不相同 , 文艺创作者在这个题材上有着很大的发挥空间 。 “闹学”在诗词和文学创作中也是一个经典题材 , 汤显祖的昆曲《牡丹亭》中有“春香闹学” , 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九回也有“顽童闹学堂” 。 画史中的相关题材有两类 , 一类就是只有一人躺着睡觉的“边韶昼眠图” , 故宫就藏有一卷标为唐代画家陆曜所作;另一类就是我们这里讨论的“童子闹学图” 。
宋徽宗的《宣和画谱》中记有两幅高克明的《村学图》 , 说明在宋代这个题材的绘画就已经出现了 , 现藏上海博物馆的《村童闹学图》也是清代仇英《临宋人画册》十五幅画作中之一部分 。 仇英之后 , 明清时期的南方画家经常描绘这个题材 , 张宏和华嵒就都出自这一时期的江浙一带 。 此外 , 海派画家钱慧安也有《闹学图》传世 。 从杨柳青年画 , 到各类民国石印年画、月份牌年画 , 乃至《点石斋画报》中 , 此题材画作不胜枚举 。 可见 , 不论在文人雅士还是市民百姓当中 , “闹学”都是一个历史悠久、喜闻乐见的主题 , 也反映出历代先贤对教育的重视和思考 。
结合不同画家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来比较不同版本的“闹学图”来看 , 这些文艺作品大多是现实主义的风俗绘画 , 真实地记录了不同时代的教育和教化水平 , 也在不同程度上折射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人文风貌 , 其中有褒奖赞许的 , 亦有贬损讽刺的 。 “闹学图”这个题材的绘画作品也充分体现了“成教化 , 助人伦”的功能性 。 笔者观察诸多闹学图发现 , 其中有一些基本的程式 , 其中除了白天睡觉的先生和几个淘气捣乱的孩子这样的相似之处 , 角落里还总会有一个相对安静的孩子用来做对比 。 除此之外 , 细节上的诸多差异往往显露出画家的真实用意 。
闹学图里的哲思
清代华嵒的《桐屋闹学图》中 , 一个孩子正在给一脸笑意的先生头上戴花 , 簪花其实是古代风流士人的一个传统 , 所以这个戴菊花的行为其实也可以说是学生对先生的褒奖和崇拜 , 而且这个孩子动作很轻 , 眼睛里充满了尊重和对先生的喜欢 。 下方一对正在玩耍的男孩 , 左侧的戴着孙悟空的面具 , 右侧的挥舞木棒 , 也许是在演彼时非常风行的《西游记》 。 画面的右上方 , 唯一没有参与闹学的孩子身着与众不同的红衣 , 端正地坐在桌前 。 他踩着脚凳 , 说明他年纪很小 , 能够有定力坐在那里也实属不易 , 而且他正好是处在梧桐树枝干的空隙里 , 也暗合了“梧桐栖凤”的寓意 , 华嵒诗中“继起于今有后贤”所指可能是这个孩子 , 当然也可能包括了所有的孩子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宝妈趁孩子睡觉出门“放松”,回家却发现宝宝早已没了体温!
- 小学课文再次被质疑,网友称:牛郎织女“荒唐猥琐”,你怎么看
- 陕州区中心幼儿园:欢聚一“糖” 甜蜜起航
- 核桃壳真是个“宝”,解决了很多男人女人的烦恼,早知早受益
- 怀孕的女人需要叶酸?它是“天然的叶酸”含量极高,吃了孩子聪明
- 男性“152-188cm体重”对照表,建议自测一下,看体重超标了没?
- 专家在山西挖出一“八角古墓”,墓中壁画形态各异,都画了些什么
- 男子交往8个女友,冒充“高富帅”骗了130多万元
- “不卖陪嫁房给我弟结婚就离婚”凤凰男离家出走,回来后娃已换爹
- 男人更“珍惜”的女生,往往具备“不可替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