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亿人围观的这场夫妻争吵,到底是谁的错?( 二 )


|1.3亿人围观的这场夫妻争吵,到底是谁的错?
本文图片
不知道你们看了什么感觉 , 我当时都恨不得钻进去 , 你们俩可少说几句吧 。
明明可以好好说的话题 , 一开口就要火山爆发 。
明明不是什么重大问题 , 硬要搞得互相恶语相向 。
但仔细一想 , 又何止是王秋雨和朱雅琼 , 我们日常生活中 , 明明是一件小事 , 吵得不可开交的情况也非常常见 。
记得有一次 , 我一回家 , 土豆爸就对我说:“你为什么总是回家这么晚 , 你就不可以早点下班吗?”
我当时一听 , 下意识的反应就是 , 我哪有“总是” , 我前两天很早回家 , 再说 , 我也是为了工作 , 又不是在外面玩 。
当时我们俩就一下子吵起来了 , 后面也是不欢而散 。
其实后来想想 , 土豆爸的本意是希望我能早一点回家带娃 , 他有点累了 。 希望我帮他分担一些 。
而我也是完全理解和配合的 。
【|1.3亿人围观的这场夫妻争吵,到底是谁的错?】但你们理解那种感受吗 , 对方说的话让人很拱火 , 就让人忍不住想反驳回去 。
|1.3亿人围观的这场夫妻争吵,到底是谁的错?
本文图片
无独有偶 , 前两天有个朋友也跟我分享了她老公和她婆婆的一个案例 。
她老公在厨房做饭 , 因为一下子没找到打火机 , 就把叼着烟低头用灶台上的火直接点了 。
没想到这一幕被她婆婆看到了 , 婆婆立即跳起来大喊:“天哪 , 你怎么可以这样?你为什么不用打火机 , 你的打火机呢?你是不是每次都这样?”
她婆婆就这样生气地大吼大叫了好几分钟 , 她老公气得不理他妈 , 直接关上了厨房门 。
朋友婆婆的本意是担心和关心 , 但因为没有正确表达 , 导致对方不仅没接收到关系 , 还觉得很受伤 。
仔细想想不管是朱雅琼和老王的案例、还是我和朋友的这几个案例 , 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 都是不起眼的小事 , 甚至是一开始都是好意 。
那为什么后面会演变成争吵呢?这中间到底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我上网翻了很多资料发现 , 这中间很大一部分原因 , 沟通方式出了错 。
|1.3亿人围观的这场夫妻争吵,到底是谁的错?
本文图片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非暴力沟通专家马歇尔·卢森堡曾经指出 , 让人们几乎不可能发自内心去付出的沟通方式主要有两种:
1、让人听起来像批评的话;2、听起来是强迫的话 。
而第一种情况 , 在我们这次的几个案例中比比皆是 。
因为老王和朱雅琼的案例比较经典和具体 , 我们还是拿他们俩的案例来分析 。
老王和朱雅琼吵架的开端是从老王略带抱怨地说了一句:“手机怎么放那了 , 我都看不到 。 ”开始的 。
不管老王有没有指责的意思 , 这句话传达给朱雅琼的意思就是 , 都怪你那手机乱放 , 我都看不到 。
感觉到被责怪的朱雅琼立马接了一句:
“那你找我拿不就行了 。 ”(干嘛怪我 , 谁让你不找我拿呢 。 )
这时候老王就很不乐意了 , 音量提高:
“你从哪拿的 , 不能放回哪的地方去么 。 ”(这本来就是你的错 , 是你把它拿走我才看不到的 。 你拿了东西就应该放回去啊 。 )
有没有发现 , 不管他们本身有没有那个意思 , 两个人的话语中传达出来的感觉都是:
都是你的错
而这种指责型的话语 , 很容易引发对方的自我防御机制 , 下意识地想要申辩和反驳 。
不是我的错 , 是你的错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