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家三口演绎龙江版《向往的生活》( 二 )


但渐渐地 , 随着一家人一点点融入当地的生活 , 这种不安全感烟消云散了 。 祁乐惊讶地发现 , 邻居们经常不锁门;林场居民的微信群里 , 时常有人在寻找失主 , 发布一些捡到手机和钥匙的消息……
“林场虽然偏远 , 但当地人比我想象中富裕多了 , 他们有退休金 , 平时还种地 , 路不拾遗也就不足为奇了 。 ”祁乐说 , 让他最感动的是去年他家上房梁时 , 附近20多户居民主动来帮忙 , 半个林场都跟着热闹起来 。
这件事也让他摸清了与当地人的相处之道:在这儿 , 一家的事儿就是大家的事儿 。 比如 , 在街上遇到人 , 无论认识或者不认识 , 都可以上前打招呼 , 因为在这里 , 你或许不认识他 , 但他一定认识你 。
邻居大爷家金灿灿的榆黄蘑长成了 , 会热情地招呼祁乐去采 , 他抄起大铁盆 , 盛了满盆蘑菇回家包饺子;邻居们还带他们去赶大集、打泉水 , 教他们种葡萄、种红豆;端午节时 , 几户居民聚在一起把酒言欢 , 每家出一道拿手菜 。 作为常住人口里年龄最小的 , 他会帮老年人们搞定那些总也弄不明白的电子产品;傍晚林场里有茶话会 , 大家围坐在邻居家的院子里闲聊 , 经常会聊到很晚……
值得一提的是 , 祁乐很喜欢跟老人们一起上山采蘑菇、捡核桃 , 也惊讶于大爷们超越年龄的好体力 , 他笑道:“他们都七八十岁了 , 每次爬山时 , 我却总是落在后面跟不上!”
做树莓果酱、酿葡萄酒、炒蒲公英茶……在林区不断解锁新技能
真实的田园生活 , 当然不只有“信步青山间”的惬意 , 还有“汗滴禾下土”的辛苦 。 在林场 , 祁乐一家耕种着13亩葡萄园和8亩大田 , 去年田里种的是玉米 , 今年种上了红小豆 。 葡萄在当地也不愁销路 , 秋收时直接装车拉往附近的葡萄酒厂 。 一年算下来 , 祁乐家种地的收入能有五六万 。
不同于以往在北京的“996” , 祁乐现在每天早睡早起 , 做项目的时候网上办公 , 对着电脑画画 。 工作不忙的时候 , 他就跟父母一起下地干活儿 , 4个月内瘦了60斤 。 出门前 , 他喷防晒喷雾 , 戴着斗笠和防晒面巾 , 一身行头 , 看着更像是年轻的科考队员 。
一年多来 , 祁乐解锁了很多新技能 , 学会了做树莓果酱 , 酿葡萄酒 , 炒蒲公英茶 , 做韭菜花酱等等 。 他的父亲老祁除了忙地里的活儿 , 闲暇时间还养起了赛鸽 。 偶尔 , 外地的亲友也会不远千里组团来串门 。 让祁乐记忆最深的一次 , 是父亲的发小儿和母亲的闺蜜专程从北京来到林场 , 四个加起来200多岁的大人 , 大半夜在院子里开心地数星星 。
拍短视频时 , 祁乐的开场白通常是“生活细碎 , 万物成诗” , 这是他的切身感受 。 看着院子里的小菜破土萌芽 , 远方的山随着季节荣枯 , 万物生发 , 尽收眼底 。 他感觉自己越来越从容 , 心也越来越静 , “在城市里 , 我一般要等到后半夜才能有灵感搞创作 , 画画、写小说 , 现在随时随地可以进入状态 。 ”
那么多人争着去“北漂” , 祁乐却反其道而行之 , 聊起此事 , 这个“逆行者”笑道:“北京承载了太多人的梦想 , 不缺我一个 , 而且来这儿并不影响我创作动画 。 那么多人都去建设我的家乡了 , 我就来建设他们的家乡 , 每个地方都需要有人守护 。 ”
眼下秋意渐浓 , 天气转凉 。 外地人眼中的黑龙江很冷 , 不适宜过冬 。 但祁乐和父母却不这么认为 。 “我们并非轻视这里的严寒 , 而是摘掉了‘有色眼镜’ , 正视这里的气候 。 改造房屋时 , 我们给外墙加了保温板 , 还做了电暖 。 我觉得 , 严寒并不是终结人们向往这里的真正元凶 , 言论才是 。 ”祁乐说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