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队员 14岁少年以命赌命,只为从深井里救出素不相识的她( 五 )


这让我想起另一位母亲的经历 。
她说自家学医的大儿子,毅然决定要去西非的狮山共和国当4个月义工 。
那是一个爆发过伊波拉病毒、结束内战才两年,医疗条件差到2017年才进口了全国第一台CT扫描仪、疟疾横生、死亡率超高、极度落后……的国家 。
为此,她已经忧愁得好几夜都睡不着觉 。因为自己明面上咬紧牙关说支持,其实心里很害怕,害怕自己的儿子去一个通讯和医疗条件都极其差的国家后,不能平安回来 。
这位母亲好几次跟儿子做思想工作,劝说他要不换个条件好点的地方?
儿子却坚决地说:“正因为医疗条件太差,我才要去当义工,帮助那个国家改善医疗环境 。”
消防队员 14岁少年以命赌命,只为从深井里救出素不相识的她
文章图片
小儿子在这时候也插嘴了,说:“妈妈,那你认为谁家的孩子才应该去?”
听完这两番话,这位母亲愣住了,也突然平生第一次试着,开始把目光放在真正生活贫困和不幸的人身上 。
后来,她给将要出发的大儿子发了一条短信说,从这件事当中要反省自己两点:
1.我过去从未真正关心贫困的人,我只愿意付出自己多余的部分去帮助他们,并没有准备好牺牲自己 。2.当我想着把你培养成材的时候,是希望你将来有更好的生活,最后却变成,你想要有一个更好的世界 。是我没有跟上你的成长 。
从这两位母亲身上,我都看见了一种直叫人肃然起敬的勇气
——对下一代的理解、支持和尊重 。
为此,她们宁愿隐忍,也选择了放手和成全 。
这种带着爱意的“边界感”,不过度参与和干扰,全力支持着自己的孩子的决定 。
反而更能够让他们的内心,逐渐变得强大且丰盈,以更无畏的底气,拓宽着自己的未来 。
消防队员 14岁少年以命赌命,只为从深井里救出素不相识的她
文章图片
●第三点是:付出善意后的“期待” 。
有人说,总感觉现在的社会,仿佛变得越来越戾气了,想着与人为善,却成了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甚至连“好人”也像是变得是一个可以嘲弄的词 。
因为总会有人不知感恩,也学不会易地而处、体谅他人 。
所以,我们都开始小心翼翼地、收起了自己柔软和善良的一面 。
但其实是我们都在不知不觉中,跌入了一种付出善意后,暗中期待得到等值“回报”的陷阱中 。
消防队员 14岁少年以命赌命,只为从深井里救出素不相识的她
文章图片
这种“回报”,未必是物质上的,更多是情感上的,或许是一句感谢,或许一声关照 。
另一方面却很容易忽略,要是过多地追求别人的反馈,我们终究会迷失本心 。
正如这次救援当中,无论是想着自己骨架小的儿子,也许适合下井救人的王泯燃父亲,还是始终无怨无悔、宁愿倒挂6次都不放弃救人的少年,从一开始都不会说期待着说,他们的这份善举,是否能得到赞誉和感恩 。
而只不过是选择尽全力去做了一件,遵循自己本心的事情 。
王泯燃一家人,让我看到最大的善意是:
如果这是自己无法承受的痛苦,也不忍心眼睁睁看它发生在别人身上,哪怕只是一个陌生人 。
消防队员 14岁少年以命赌命,只为从深井里救出素不相识的她
文章图片
这和能否得到回报无关,是一种真正藏在骨子里的良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